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位百岁抗战老兵与世长辞,殡义馆收到社会爱心人士多副挽联,但内容良莠不齐,请从下...

一位百岁抗战老兵与世长辞,殡义馆收到社会爱心人士多副挽联,但内容良莠不齐,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①慈竹临风空有影,晓萱经雨不留芳。 ②南征北战功不朽,春去秋来名永留。

③南朔战功青史在,古今名将白头稀。 ④著作等身身不死,子孙维业业长存。

⑤伟业丰功垂宇宙,高风亮节助人民。 ⑥无虑无忧老夫去矣,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①⑤⑥

D. ①④⑥

 

D 【解析】试题分析:①挽母亲,④挽作家,⑥自挽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B. 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长沙出台“人才新政22条”着眼于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未来之星,打造高端人才顶天立地、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铺天盖地的人才系统。

C. 随着“90后”博导杨树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涌入人们视线,他们凭借刻苦钻研,成为学术界的新生力量,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大学老师“白发先生”的传统印象。

D. 吴京导演的《战狼2》将爱国主义与动作戏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形象,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引发观影热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

②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无所不至,即便生活不富裕,仍会最大程度援助年轻人,他对待青年人亦师亦友,所以得到无数青年的爱戴。

③这位老教授在国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每每谈起先秦文学、诸子百家,总是滔滔不绝、振振有词,深受学生的喜爱。

④纪录片《二十二》的人物截图被制成表情包事件骇人听闻,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更是对良知的亵渎。

⑤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侃侃而谈,向观众讲述了许多海外见闻,观众也对这些海外奇谈兴致盎然。

⑥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力透纸背,再现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将“国民性”批判和历史主题思考引向深入。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蟹为喻,从反面论证学习“用心专一”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全词采用散文化笔法,所写有歌舞之欢、沦陷之乱、恢复之志、凯旋之思,当年、而今、来日,事情交织,纷至沓来。

B. 词的上阕词人着力描写风尘之恶,写出了当时铁骑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的景象,堪称千村寥落,民不聊生。

C. 词人写北方铁蹄践踏占领区,情景惨痛,与记忆中北宋朝廷的歌舞升平景象形成强烈对比,可谓繁华成空,惊心动魄。

D. 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何日提锐旅”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

E. 南北两宋之交,豪放词风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艺术风格的转变根源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了词的时代性主题。

2.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

自黄初至于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尪顿邪?”喜上言:“宁有族有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着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着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拜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哀,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宁卒,时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率,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B. 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C. 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D. 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表在古代指与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或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

B. 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文中“青龙”即是此意。

C. 征命指的是皇帝征召的命令。管宁曾写《辞征命上疏》,表达了不愿入朝为官的意向。

D. 耆,老;艾,叶苍白,引为“老”。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文中泛指老年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宁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表兄弟们同情他孤独贫困的处境,送给他治丧的费用,但他没有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办丧事。

B. 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当时因为中原地区战乱而逃到辽东客居的人都回去了,只有管宁仍然安闲自在地留在辽东,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C. 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等人前前后后给了他很多的资助馈赠,管宁一律没有接受,而是全都封好立马退还给了公孙氏。

D. 皇帝曾经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不愿做官究竟是守节目自高还是因为老病衰弱,程喜认为管宁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2)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