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也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新浦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遵义市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D. 与打电话相比,使用短信可以避免因措词不当带来的尴尬,也不必因害怕失态而刻意控制情绪,因而沟通起来更加轻松随意。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不仅”调至“诚信”后;B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C项,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suò)   百(gě)    彳(chú)      挥斥方(qiú)

B. 讥(bàng)  廓(liáo)  胆(qiè)      浪飞舟(è)

C. (zhuì)    长(hāo)   忸(nǐ)不安   有无恐(shì)

D. (xíng)  持(xié)   颓(pí)       怒发冲(gu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岁杨绛亦芳华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年满百岁了。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魅力。我们习惯说杨绛是“钱钟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钱钟书的。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这出“泪和笑只隔了一张纸”的话剧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但即便如此,在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年,年已47岁的杨绛下决心“偷空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她无师自通,锲而不舍地完成了这项庞巨的翻译工作。未完译稿历尽磨难,“黑稿子”在“文革”中“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九死一生”,总算逃过劫难。1978 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向75岁的杨绛颁授“十字勋章”,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贡献。

其后,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风雨生活的《我们仨》,到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在杨绛先生住宅小区的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如今只有这一家。杨绛拒绝封起阳台:“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很多人都为此感叹,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据说,那是钱钟书活着时杨绛登着梯子换灯泡留下的。

家里一切都保持钱钟书在世时的旧样。客厅即书房,中间安放着一张大写字台,钱钟书过去坐这里,他走后杨绛继续在此伏案,坚韧地写出《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近作,百岁老人的她如今仍天天读书,笔耕不辍。

钱、杨二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酝酿将他们的全部稿费收入捐献给母校。奖学金给谁呢?给考上清华的贫寒子弟。叫什么名儿呢?绝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就叫“好读书奖学金”。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后,2001年9月7日,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信托协议书》。当时捐献的现金是72万元;到了2008年8月,已累计到630万元;到了2010年春,已是800万元出头了。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在她自己,低调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待自己的作品,她也是如此。有一年,她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杨绛坦陈:“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开不开研讨会——其实应该叫做检讨会,也不是我的事情。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的。”她谢绝出席研讨会。

事实上,杨绛的低调,也隐含了她独特的人生智慧。杨绛深知,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要学会享受做一滴清水的快乐。

而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杨绛,愈加通透。她说:“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摘自《深圳特区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上世纪40年代,杨绛创作的《称心如意》等剧本的艺术成就和钱钟书先生的《围  城》相比,还是要略逊一筹的。

B. 杨绛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聪颖,历经20年翻译并最终出版了《堂·吉诃德》这一外国鸿篇巨制,其面对磨难的隐忍与顽强,令人敬佩。

C. 文中划线句表面上是以“居所”为陈述主体,实则是点明了居所的主人孤傲没有朋友却拥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和地位。

D. 钱、杨二老设立的奖学金“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和数额的巨大等,无不体现出其淡泊的人生追求和充满大爱的人生境界。

E. 本文通过对杨绛先生的治学、为人、处世等经历片段的记述,展现出了老一辈大师级学者们自强求索、勤勉钻研且低调淡泊的共同精神面貌。

2.请简要概括杨绛才华横溢的具体体现。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杨绛先生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好品质。

4.杨绛的低调,的确隐含了她独特的人生智慧,彰显着她所秉承的人生哲学,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种“智慧”或“哲学”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5)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鸿门宴》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9)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李之往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①。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②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 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下邳                 亡:逃跑

B. 沛公乃还霸上           军:驻军

C. 沛公欲背项王邪         诚:诚然

D. 鲰生说我距关毋诸侯     内: 接纳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B.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D.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

B. 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没有听他的,后听取了张良的劝谏。

C. 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因为自己没有功劳推辞,被封为留候。

D. 张良急流勇退。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时,劝谏皇上封萧何为相,自己跟从赤松子出游,但后来遭到吕后的干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