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炝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两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晴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城点着焰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边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而的特色。

3.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4.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

 

1.叙写“阴城”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渲染荒凉冷落的氛围,暗示人物处境的艰难。 2.灵活运用淳朴自然的口语,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选取“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拟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鞭的不同凡晌。 3.“放焰火”把故事推向高潮,详写凸现最生动环节,给读者以震憾;侧面描写(人们的神态、心情和举动)和正面描写(焰火燃放景象)相结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突出陶虎臣做焰火的才能;“焰火”的华丽和后文陶虎臣悲惨遭遇结局形成映衬,凸现主题。 4.通过陶虎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手艺精妙、与世无争却仍难逃悲惨惨命运的小人物形象;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乡镇经济的萧条,百姓生存的艰难;流露出作者对主人公为人和才能的赞赏及不幸遭遇的同情。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登飞来峰》)

(8)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①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②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功施社稷,之金石,播之声诗,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节)

注:①高牙大纛:指旗杆上装饰象牙的大将牙旗,亦代指高位者的仪仗。②桓圭衮冕: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玉制礼器。衮冕,古代帝王及诸侯大夫的礼服和礼帽。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庸人孺子皆得而侮之             易:轻率

B. 世有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

C. 高科、登显仕                 擢:选拔

D. 之金石,播之声诗               勒:雕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富贵归故乡/惟德被生民功施社稷

B. 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乃作昼锦之堂后圃

C. 耀后世而垂无穷/尝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 于此见公视富贵为何如/可谓社稷臣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2)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3)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4.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与下文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像。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A.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查看答案

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甲、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乙、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丙、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丁、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 丁乙甲戊丙    B. 丁戊甲丙乙    C. 戊乙甲丙丁    D. 戊丁乙丙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