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雨花台

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B. “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

C. “冠盖雍容半旧卿”,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者面前仍来参拜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D. 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真挚情感似乎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日夜不怠。

E. 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通过写景,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抵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1.CE 2.①诗歌首联不仅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颔联、颈联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并由愤怒转为了憎恶怨恨;③尾联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慑点,他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应是他们在异族入侵乾面前卑躬屈膝,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毫无民族气节;E项,题为“登菊花台”,笔墨却并没有以景物为主,而是倾尽全力喷涌出深沉浓烈的愤激哀怨之情。 2.试题分析:注意豪气——愤怒——憎恶怨恨——悲愤的变化过程,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纽,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戌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B.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C.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D.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金国。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都后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B. 工部,古代官署,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属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

C. 嘉定,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

D. 庙号,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理宗”就是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甲遵守法规,严于律己。刘甲出使金国,有一天,金国设宴款待他,那日恰逢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谨遵朝廷规定,没有赴宴。

B. 刘甲坚守正道,忠义可嘉。吴曦反叛后,想拉拢刘甲,先派部下威逼刘甲,后来又派弟弟诚邀见面,刘甲始终心系朝廷,不为所动。

C. 刘甲沐浴皇恩,深得信任。皇上因他精诚忠信,授他宝谟阁学士之职,并赏赐财物;在处理西部事务方面,朝廷的很多意见由他决定。

D. 刘甲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在代理四川制度置司事期间,他体恤民生,减轻百姓的田税;他不满当地的贿赂之风,废除了互送礼的名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

(2)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研制的“治霾”科技新成果——陶瓷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DFR)“发动机医生”,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成为“治霾”利器。这个龙江人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材料产品已成功抢占润滑油产业技术制高点,并远销国外市场。

“发动机医生”主攻方向是发动机节能减排。黑龙江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存德介绍:“简单地说,汽车发动机缸体经过长时间活塞运动会出现磨损,导致出现发动机漏油、串气、冒黑烟、烧机油、燃料燃烧不完全等现象,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DFR材料就是加入汽车发动机内的‘工业味精’,它通过超精研磨,清理氧化物、油垢和积碳,提高发动机的密封性能,使油料、燃气燃烧充分,从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进而减少由于发动机尾气排放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染。”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195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 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196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直到1970年,在美国民众的努力下,《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出台,它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它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该法案设立了联邦环境保护署,赋予了其实在的管理权力。针对雾霾污染,加州政府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严格的《污染防治法》以及《加州洁净空气法》。这些法案在美国后来的空气污染防治 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空气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虽然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空气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下,空气质量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对此,美国环保署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多次修订《清洁空气法》,每次修订都对空气质量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各州实行要求更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条例。

美国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推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RECLAIM),由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对纳入交易机制的工厂的排污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从而强制排污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排放指标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这一机制对控制固定污染源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选自《合作经济与科技》,有删改)

材料三:

一场抗击雾霾的“战争”正悄然展开。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名为“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目前正在朝阳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将择期与公众见面。该塔高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可被压缩做成黑色宝石。

雾霾净化塔似乎只是一件艺术品,只有艺术没有环保。据报道,在全国像“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这样的治霾“神器”并不少,如2016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项目如期封顶。有人预测,随着“减霾 在行动”越来越迫切,与雾霾净化塔类似的装置将会在一些地方大增。事实上,与其争相建设雾霾净化塔,不如在雾霾产生的源头上多下功夫治理,如下大力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抓好工地扬沙和渣土车洒漏的整治。

(选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发动机医生”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润滑油产业技术的排头兵,是“治霾”的利器。

B.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法案,法律基本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

C. 美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进行有效监管。

D. 荷兰艺术家设计的空气净化塔为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可将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压缩为黑色宝石。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发动机医生”有为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功效,加入DFR材料,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

B. 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对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质名单都有详细的说明,也规定了燃料的生产。

C. 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引入市场机制,对排污情况在线实时监测,强制排污企业减少空气与水的污染物排放。

D. 中国目前治理雾霾的方法更多为科技消霾,而美国政府更多从法律和市场等两个方面进行治理,为“治霾”提供根本保障。

E. 制造治理雾霾的科技产品不如从源头治理雾霾,可在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上多下功夫,抓好扬沙和洒漏的治理。

3.有人认为需要体制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治理雾霾;也有人说运用高科技治理雾霾,切实有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蓝发卡

周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要不要搭机去看看。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以往,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的塑料线捋直。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想必累坏了。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坐下来。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许开元回来。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谭小薇绝望了。但她没有怪他。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要飞行呀?!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调整很快见了效。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下。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此刻,那位20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里面的两只饭盒。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

“谢谢你!忙就不用过来了。”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我很好,家里一切都好。”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

(摘编自《解放军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B. 丈夫许开元支藏戌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还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C. 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宿舍,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开元看着睡梦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D. 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为这封信,她不再觉得惆怅了。

2.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形象。

3.“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彭潘丹犁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主要是将环保公益的主题通过电视媒介传递给社会大众,唤起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呼吁大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和解决环保问题。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水平偏低,偏离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在我国的传媒领域,随着每年播出的公益广告数量的不断增加,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由于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导致有些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出现了娱乐化、低质量甚至庸俗化的现象,不能发挥公益广告提高社会效益的优势。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意匮乏,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在创意表现形式方面,由于我国电视公益广告正处在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公益广告内容形式化,缺少创意内涵。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公众已经达成的社会共识,所以说创意内涵是公益广告的核心。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意也决定着广告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仍然流于形式,缺乏广告创意内涵。

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在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提升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的质量还要从公益广告的创意和选题入手。“只有公益广告传达的主题、信息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时候,才会导致高投入的关注,从而带来强有力的说服效果。”实践证明,给予受众印象深刻的广告,都是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好广告。因此,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要不断提升广告的创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好的创意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创意和独具内涵的公益广告。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表现方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广告表现形式。例如青少年对于明星有一种非理性的崇拜,所以近年来选择明星代言的电视环保公益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利用名人效应做电视环保公益广告,不仅扩大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对广告的认同感和关注度。此外还可以采取“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广告诉求形式。感性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但不能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要在感性诉求中辅助理性诉求,更全面的展现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不仅具有传统媒介的功能,还具有实时交互、延展融合的新特征。我们在加大电视公益广告播放力度的同时,也要大力拓展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尤其针对青少年的媒介接触特点,加大环保公益广告在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度。

(节选自《人民论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出现娱乐化、庸俗化的特点,所以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

B.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核心是创意内涵,它决定着广告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流于形式。

C. 电视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表现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传播效果。进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时,形式不能呆板,需要更加灵活。

D. 我们加大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一定要借助传统媒介,如央视,《人民日报》等,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拓展传播渠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阐释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内涵,接着采用层进式指出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缺陷,最后为其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B. 第五段承接上文,指出拥丰富生活经验和有专业知识的设计人员凭借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可创造出有一定创意和独具内涵的公益广告。

C. 第六段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电视公益广告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这一分论点的正确性。

D. 最后一段指出加大环保公益广告传播力度的同时,拓展其传播渠道,可以利用新的传播媒介的实时交互、延展整合的新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水平偏低,难以发挥公益广告提高社会效益的优势,迫切需要有创意、有内涵的电视公益广告,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

B.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应该是公众已经达成的社会共识,提高其创作的质量,有效地平衡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相关需求。

C.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要求创意新颖、主题鲜明,其传达的主题、信息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时,才会有高投入的关注,也会带来更强有力的说服效果。

D.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诉求形式采取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性诉求的主导地位,全面展现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