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学阶段,消费观教育不可忽视。中学生能否自觉...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学阶段,消费观教育不可忽视。中学生能否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B. 民俗学者表示,如果仅仅把过中秋节看成是3天假期,那就误解了国家将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中秋节还有很多美好的习俗。

C.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D. 更多的中国人如果能够多读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在书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好。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树立……生活方式”不搭配,应在“良好”前加“养成”。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法定节假日”后加上“的初衷”。D项,语序不当,把“如果”调到“更多的中国人”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比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同地段的写字楼与住宅楼相比,价格和租售情况均不理想。

②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数不胜数,而观点却大相径庭。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对读书的态度也有霄壤之别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台球水平也飞速提高,社会影响力、受欢迎和受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④当人们在做一些不需要手机参与的事情时,手机的出现是一种干扰。然而,手机不在身边,也会令我们束手无策,这就是手机分离焦虑现象。

⑤大胡子的关羽、大义凛然的革命红军、憨态可掬的唐老鸭,一个个绘声绘色的泥塑小人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

⑥在一些西方消费者的概念里,“中国制造”仍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美国的一些媒体近日指出,“中国制造”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不羡外物的达观胸怀。

(2)在《劝学》中,作者借助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注】外,何人更可言。

【注】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 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 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地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 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 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友直,字圣益,博州高平人。父佐,以材武称。友直年十二,随父游,谙兵法。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友直结豪杰,志恢复。谓其众曰:“权所以济事,权归于正,何害于理。”乃矫制自拟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抚制置使,余拟官有差,遍谕州县勤王。未几,得众数万,制为十三军。九月戊子,进攻大名,一鼓而克,抚定众庶,谕以绍兴年号。乃奏于朝,欲领众南归。时金人尚在扬州,久不报。

友直将由寿春涉淮而济,道拜敕书,勉以率众捣敌腹心,犄角应援。除友直检校少保,得便宜行事。旋与敌遇,相拒淮北。敌兵来益众,友直即率所部渡淮。既而审金主亮已毙,所遇乃归师,悔不袭击之。高宗视师江上,见于金陵,赐金带。友直耻前功不遂,自陈,改复州防御使。

越四月,诏偕统制张子盖援海州。方接战,友直张一旗,大书“宋忠义将河北王九郎”以自表。潜由小迳背敌阵,因其辎重,扼归道桥,左右枕水。张子盖知友直已乘敌后,麾军进击,敌溃走,尽溺死,围遂解。

孝宗受禅,友直数出奇转战。张浚都督江、淮,一见喜之,辟建康前军统制。隆兴二年九月,金人犯边,宣谕使王之望命以前军戍昭关,友直不逾时即行。他军同戍者,敌至,辄退保和州,友直孤军坚守。金兵驻黄山,鼓柝相闻,益整暇自持。

俄改步司左军统制。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四年,由京口入觐。朝廷议遣马、步二司移屯重地,丞相虞允文欲先发步司,友直请以马司先。及马帅李显忠屯金陵,友直奏马军道途转徙,困毙已甚。有旨免移步司。

(节选自《宋史·王友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B. 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C. 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D. 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赐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绍,承继;绍兴,有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皇帝常用祈愿吉瑞意味的词作年号。

B. 勤,为……尽力。勤王,多指在君主有危难或国家动摇之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 辎重,运载军中粮草物质的载重车辆,后泛指军械、粮草、营帐以及负责运送的兵马等。

D. 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入觐,既可指秋季朝见礼,也可泛指地方官员朝见帝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友直精熟军事。他受父亲影响,十二岁就精通兵法。在金兵入侵时,他能够审度时局,变通处事,募兵数万之众,在大名战役中,一举克敌。

B. 王友直忠贞爱国。他在行军途中接到圣旨,即接受了捣敌应援的艰巨的作战任务;在海州救援战中,他打出书有“忠义将”的旗帜以表明心志。

C. 王友直智勇双全。他作战机变灵活,或由小径取敌后,或出奇谋而转战。当其他守军遇敌退守时,他却孤军坚守,与敌军鸣鼓战斗,决不退缩。

D. 王友直颇有主见。朝廷商讨派马司和步司移兵驻扎军事重地时,丞相虞允文提出了想让步司先行的想法,他没有赞同,而是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渝盟,友直结豪杰,志恢复。谓其众曰:“权所以济事,权归于正,何害于理。”

(2)高宗视师江上,见于金陵,赐金带。友直耻前功不遂,自陈,改复州防御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 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 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 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 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2017年2月15日第9版《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2017年2月15日19版《大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2017年2月16日《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不仅要从自身做起,坚持和创新是法宝,而且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如果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它就可能成为时尚、成为网红。

D. 上述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势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3.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