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中有很多遇见,一次遇见,也许改变了你对某事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中有很多遇见,一次遇见,也许改变了你对某事的看法,或者你的人生态度,有的进而至于改变你的人生的轨迹。

请以“最__________的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有细节描写,不少于700字。

 

最美丽的遇见 只有你才知道,为了接近我你所付出的努力,你每天要做几百次的潜水,屏住呼吸,我想那也只有你才可以做到,你要努力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呼吸的世界里。但这些痛苦,你都忍受了,因为你知道你是爱我的,抑或是利用,但不管什么,为了接近我,你近乎是付出了你的所有。 其实,我的内心一直是被感动着的,只是未曾告诉过你。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自己爱上了你,就像爱我的大海一样,只要你在我身边,哪怕不言不语,我也知道要做什么,你似乎也是懂的,虽然我们之间没有办法交流,你就知道我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需要你,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么? 知道么?或许你是习惯了,每一次演出我的那收起尾鳍,被你亲吻的一瞬间,是我最幸福的时光,他们管它叫海洋之心,全世界只有你,只有你做到了,每每那一瞬,我都可以看见无数双手举起,用相机见证我们的爱,那是我总会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也可以感觉到你的心跳在加速,但不管什么,只要和你,和你在一起就好。 你的指尖轻轻滑过我的身躯,这一次,是我带着你,在这水中徜徉,我又一次看见了,看见玻璃外你同胞们的惊讶与呼喊,而他们只是局外人,知识观看者,在这里,只有你懂,只有我懂,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演出了,终于音乐响起了《我心永恒》,这是多么熟悉的曲子,你又像往常一样,轻轻的抚摸着我,用你的吻封缄住了我的唇,我的尾鳍向内摆动,这一吻深刻而又漫长,多希望这一刻可以停住到永远,你我便可不离不弃,我感觉到了,感到了你的眼睛里涌出一种叫做泪水的东西,它融入这片水,和我的眼泪交汇到了一起,完成了我们最美的最后遇见。 出于感动,我开始信任你; 出于依赖,我开始爱上你。 时间它可以带走任何东西,但是他永远也带不走——我对你深深的眷恋。 你们会老,会死去,当然,我也会。 它真的老了,它该有接班人了。这是我演出完听到的第一句话,我看见了他们对我凶神恶煞的眼神,是那样的恐怖,你的接班人也被套上了你最终还是比不过你师父的评语。 带着对你深深的眷恋,我离开了世界,离开了你。 我知道,你也如此。 啊,你是人,我是鲸,而我却爱上了你,爱的是那样的深刻。 也感谢你,让我这么多年来空虚的心里有了依靠,就让我带着对你深深的眷恋,听着花开的声音,去祈祷梦里的天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兼半命题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以“美丽”为中心的话题。考生可以围绕材料的中心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的北平(节选)

张恨水

①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还有在屋里度过寒冬被搬出来的花。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了人家极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做个鸟瞰,你就会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大部分就是槐树造成的。

②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的,都是树干还不十分粗。刺槐却是北平的土产,树兜可以合抱,而树身高到十丈的,那也很是平常。洋槐是树叶子一绿就开花,正在五月,花是成球地开着,串子不长,远望有些像南方的白绣球。刺槐是七月开花,都是一串串的,有些像藤萝,不过是白色的而已。洋槐香浓,刺槐不大香,所以五月里草绿油油的季节,洋槐开花,最是凑趣。

③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尤其是城北,枣树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一个吉利。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瓣,在上下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一寸到几寸长的不等,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北平的屋子,对院子的一方,照例下层是土墙,高二三尺,中层是大玻璃窗,玻璃大得与百货店的货窗相等,上层才是花格活窗。桌子靠墙,总是在大玻璃窗下。主人翁若是读书伏案写字,一望玻璃窗外的绿色,映入眉宇,那实在是含有诗情画意的。而且这样的点缀,并不花费主人什么钱的。

④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让人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如南、北池子,如南、北长街,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有三四里之长,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棵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荫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大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太多了,我不能一一把它们介绍出来。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的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

⑤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什刹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粮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暇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

(有改动)

1.第②段写“洋槐”与“刺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分析第⑤段画线句“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与老舍的《想北平》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同有异,请加以评析。

 

查看答案

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

(5)冠盖满京华,______________。                            (杜甫《梦李白》)

(6)却顾所来径,______________。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7)天边树若荠,______________。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断绝

是故圣圣,愚益愚。                          渐渐

B.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文字的诵读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驾驭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道为师

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靠近

D. 吾尝而望矣                                踮起脚跟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道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

B. 非能水也,绝江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C. 今其智反不能及           家祭无忘告

D.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 《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 《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节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有了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中国的诗歌才产生了最好的戏剧诗。

B. 在客观写真技术还未发达时,中国绘画就有了“纯粹画”的作风。

C. 逻辑虽极为简陋,但中国的辩证法却极为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D. 因没有地心力概念,中国的思想体构往往都是虚幻的空中阁楼。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长诗和西洋诗相比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欣赏起来只要两三分钟的时间。

B. “鞋子”和“脚”的比喻意在表明中国诗篇幅短小的形式与其所表现的内容相互搭配。

C. 中国诗人只擅长在“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上精雕细刻,不能创造出优秀的长诗。

D. “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是说中国诗篇简短意味悠远,而西洋短诗缺乏意蕴。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信未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A. 从诗中“蜘蛛网”“美丽的雪花”“凄凉的大地”等意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

B. 前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C. 第三节采用比喻手法,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

D. 三节诗歌均以“相信未来”结尾,如歌曲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