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艺术家挑选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场景。背景一换,纳粹种族清洗的历史便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搞怪行为特别显眼。这位艺术家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向轻薄历史的行为大声说“不” “这些自拍错在哪儿了?”最近,一则微信广为流传:以色列一位艺术家挑选了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历史场景。背景一换,历史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轻佻搞怪显得特别刺目,让人难以接受。这位艺术家说:“拍摄这些搞怪照片很不应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在“很沉重的地方”做出不得体的举动,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并不陌生。例如,参加一些重要纪念活动,有人旁若无人地接打手机、大声交谈;一些重要历史纪念场所,有人随心所欲地乱写乱画、抛扔垃圾,甚至骑踩英雄雕像。如此种种,表面上是少数人不懂规矩、素质低下,深层次则是对历史、对先人缺乏敬畏,既很可悲,又令人生厌。 去年的南京燕子矶,有青年身着日本武士服,手举木质武士刀,背对长江摆出劈、砍等各种姿势,旁边有人给他拍照,而3天后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样是去年,哈尔滨市双城区改造,当地政府虽然明令“文物保护建筑不在此次征收范围,禁止拆除”,可这次强拆,连同刘亚楼旧居在内,共破坏了7处革命旧址。某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日本军服上竟然出现解放军07式服装的级别资历章。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我们民族素有慎终追远、铭记历史的文化传统。历史本身是有品格的,在人们心中既包含了史实也蕴含了追求。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史,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反映的不仅是思想情感、心理诉求,更是立场观点、价值取向。对历史缺乏敬畏,实则是撕裂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共识,撕裂的程度有多深,人们的反对就有多强烈。 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继续前行的基础。特别是近代史,那些惨痛的记忆,同样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比如,落后就要挨打、失败就会辱国的深刻警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不论是痛苦、挫折,还是成就、辉煌;不论是风雨如晦、不绝如缕的艰难时局,还是盛世初开的如歌岁月,历史一直都是令人警醒的镜子、催人奋进的号角。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一个民族要往前走,又岂能忘记这些历史? 这些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值得我们所有人警醒。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尽卑鄙手段,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史,抹黑伟人的奋斗史,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史。“士苟贞志砥行以自尚,则虎狼失其暴,蝮蛇失其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敬畏历史,才能挫败其“去国灭史”的阴谋。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民族,其成功必然建立在尊重本民族历史遗产的基础之上。无视历史、割裂历史、假设历史、否定历史只会误入歧途。 敬畏历史的情感,不会凭空产生。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也曾大力提倡“读史爱国”,他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除了在学习党史军史中汲取营养、完善人格,整个社会也要努力营造敬畏历史的良好氛围。在历史面前,只有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该倡导、什么该制止,才能做出无愧于历史的事情来。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这面镜子映照着人们认知过去、对待自我的态度,也照见了喧嚣背后的世道与人心。今天,中华民族的能量积蓄已久,其喷薄之势已然照亮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能。每个人都应成为富有历史感的现代公民,尊重史实、心存敬畏,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轻薄历史的行为大声说“不”! 【解析】试题分析:参考立意:从一些游客行为的角度:①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②历史不可亵渎(戏玩);③要常怀敬畏之心;④向轻薄行为说“再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从艺术家行为的角度:①缅怀历史,敬畏生命;②心存敬畏,不忘历史;③暴露丑陋,良知驱动;④独特匠心,警示后人。从整体角度:正视历史,防止出现泛娱乐化倾向;②艺术家的教育引导震撼人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价值意识

朱光潜

①记得从前有个学生刚中学毕业,他父亲就要他做事谋生,有友人劝阻他说:“这等于吃稻种。”轻重倒置,急其所应缓,缓其所应急,这种毛病在每个人的生活上、在整个文化动向上都可以看见,它间接体现了人们的“价值意识”。

②自然事物纷纭错杂,人能不为之迷惑,有赖于条理和分寸。别条理,审分寸,是人类心灵的两种最大的功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件事本很琐细,但足见孔子心中所存的分寸。所谓审分寸,就是辨别紧要的与琐屑的,也就是有正确的价值意识。人投生在这个世界里如入珠宝市,有任意采取的自由,但是货色无穷,担负的力量不过百斤。有人挑去瓦砾,有人挑去钢铁,也有人挑去珠玉,这就看他们的价值意识如何。

③价值意识的应用范围极广。宏观而论,价值通常分为真善美三种。真是科学的对象。科学的思考在大体上虽偏于别条理,却也须审分寸。苹果落地是常事,只有牛顿抓住它的重要性而发现引力定律;蒸汽上腾是常事,只有瓦特抓住它的重要性而发明蒸汽机。就一般学术研究方法说,提纲挈领是一套紧要的功夫,它需要很锐敏的价值意识。

④美是艺术的对象。艺术活动通常分欣赏与创造。欣赏全是价值意识的鉴别,艺术趣味的高低全靠价值意识的强弱。至于艺术创造更步步需要谨严的价值意识。在作品酝酿中,许多意象、情致好像八宝楼台,件件惊心夺目,可是实际上它们不尽经得起推敲,艺术家必能知道剪裁洗炼,才可披沙拣金。已选定的材料需要分配安排,每部分的分量有讲究,各部分的先后位置也有讲究。另外,艺术家对于所用媒介必有特殊敏感,觉得大致不差的说法实在是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并且在没有碰着最恰当的说法以前,他必肯呕出心肝去推敲。一个人在艺术方面需要良心,艺术上的良心就是谨严的价值意识。

⑤善是道德行为的对象。道德行为根于良心,成于意志力。“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醇儒,向来少用这样侠士气的口吻,而竟说得如此斩钉截铁,即本着“道”重于生命的价值意识。古今许多忠臣烈士宁杀身以成仁,也是有见于此。善的本身也有价值的等级差别。“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援之以手”,重在权变不在拘守条文。齐人拒嗟来之食,义本可嘉,施者谢罪仍坚持饿死,则为太过。这些事例都可以说明权衡轻重是道德行为中的紧要工夫。

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即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程度和成就的大小。现代人被“物质的舒适”这个观念所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我们如想改正风气,必须改正一般人的价值意识。(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文章第②和第⑤段中引用孔子的话,各有什么作用?

3.正确的价值意识在科学、艺术和道德上各有哪些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伏击

[美]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困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

两个身穿毯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拐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

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岗亭。

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

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千上绕了一圈,就消失了。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尾巴抖动着。

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

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决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

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坪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

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抬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

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

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地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

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

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

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

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脸频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

(选自《丧钟为谁而鸣》,吴建国译,有删改)

1.“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第五段中对一只松鼠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击杀哨兵的场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4.本文写了罗伯特·乔丹等伏击法西斯哨兵的故事,请探究其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林寺别友人

许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①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②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

[宋]文同

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

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

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呜呼!公为人器宇傥荡,望之魁崛伟人也。喜大节,善论议,于世务纤悉无不该究,听之灼灼,皆可立施用者。与人款曲,接以恩决,无一不相能,故死之日,上下咸嗟悼之。

(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绳以国律,无所借宥   借:宽容    B.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 逋:拖欠

C. 居甿不识追胥之扰   胥:差吏    D. 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汲:引导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公认为朝廷立法的用意是天下无别,所以治理京城近处不应与外地有所不同,执法不可稍加宽松。

B. 虽然虹县难以治理,但石公并不畏缩,毅然赴任,他希望如有政务需要禀报,州府不要对自己的差失加以庇护。

C. 有富人教唆奴仆催租伤人,为逃避治罪,逼迫奴仆冒充自己去顶罪,被石公识破,最终被抓捕到案,依法治罪。

D. 石公善于品评人事是非,洞悉世情时势,分析问题清楚明白,处置方法切实可行,他对人殷勤应酬,与人亲善相处。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  

②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

4.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