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 郁达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

郁达夫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需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a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b。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c,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了;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用,甚至于之乎者也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不必说了,一旦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能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

1935年4月

 ①《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 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 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C. 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 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E. 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2.第一段有三个加点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

3.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对它“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4.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

 

1.AC 2.不相同。a.指《古文辞类纂》中对文章的各种分类;b.指由各个类名所决定的文章的内容;c.指文章自身的内容,它决定文章的体。 3.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 4.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心”,它是主题,而不是“体”。B、E两项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该反映民族文化”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两项是正确选项。 2.试题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有比喻义,象征义等,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词语暗示文章的情感等。此题注意根据语境分析含义。 3.试题分析:从“材料”和“分类”两个方面分析,有辩证特点。 4.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此题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要因为全球化,就消除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性;民族文化只有保存了特性,才能具有世界意义。

B. 王熙凤是掌握贾府上下一切事务的人,贾府的兴衰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体现在她身上。

C.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D. 广州奥体中心新设置的环形看台与主席台、贵宾区非常接近,给轮椅残疾人观众提供了最佳的观赏角度,对这一贴心的设置感到很满意,觉得很温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建的“夜郎古国”和现有的众多仿古建筑景区相比,并无多少优势可言,想借助夜郎文化得到游客的认同,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B.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在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赞颂了自然之秋、北国之秋。文章内容充分展开,酣畅淋漓

C. 文学批评必须回到对文学的批评这个基本出发点来,必须是对文学的和伪文学的批评,必须有批评者的立场态度和真知灼见

D. 中华民族是崇尚学习的民族,历史上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 幽远      混钝          落寞          平仄

C. 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 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chánɡ)     玩(shǎnɡ)        (lüè)  疏疏落(lào)

B. (chèn)          (ruǐ)          废(tuí)      混混沌(dùn)

C. 如(bì)          远(yōu)          (suǒ)      寺(zhè)

D. 去(zhé)           (qù)          (zhuì)  一(chuán)

 

查看答案

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要求:①紧扣诗句;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④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⑤不超过50字。

①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李群玉《新荷》)

②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