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看着这种________小姑娘营利...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看着这种________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②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________中消失了。

③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________表,这可真不得不令人深思。

A. 喂养   视觉   勘误

B. 饲养   视野   勘误

C. 饲养   视野   刊误

D. 喂养   视觉   刊误

 

B 【解析】试题分析:第①题选“饲养”更能体现出“包身工”地位的低下,帝国主义资本家对待她们就像对待牲畜一样;第②题应选“视野”,表示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有一定的广度,“视觉”指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第③题应选“勘误”,是更正错误的意思,“刊误”则指报刊中的错误,句中是指更正错误的表。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横七竖八   蠕动   儒子牛   蜂涌而至

B. 生死攸关   嘈杂   执拗     不假思索

C. 血肉之驱   噩梦   反射     衣衫褴褛

D. 步履蹒跚   惩戒   欧打     草煎人命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词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喝(yāo)     游(shuì)    佳(yáo)    透(qìn)

B. 机(jiàn)    皮(ɡǔn)     养(sì)     呻吟(shēn yín)

C. 水门(dīnɡ)  木(zhà)     流(mánɡ)   骷髅(kū lǒu)

D. 油(kāi)     待(nüè)     懒(duò)    生杀夺(yú)

 

查看答案

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____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____不是首都,____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____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____,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宗月大师

老 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让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这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只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地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让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让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做功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节选自老舍《宗月大师》)

1.作者为什么说宗月大师“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2.文中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叙事,“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几次提到宗月大师的洪亮声音?这洪亮的声音表明了宗月大师什么样的心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