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海陵病中 吕本中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海陵病中

吕本中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

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同往却同归?

【注】海陵属泰州(今属江苏),作者晚年在此任小官。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处境?有什么作用?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1)写出了诗人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前途渺茫黯淡、平生事业无成的悲惨处境,这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为后两句抒情作好铺垫。 2.(2)青山重重,沧海茫茫,这么宽广的天地,这么壮美的河山,诗人却只能反问与谁同往同归,衬托出失意潦倒的感慨和沉痛。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处境?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诗歌的内容以及首句的作用。“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先弄懂诗前两句的意思:病魔缠身,自知生命之路无法再往前走;衰老不堪,反省平生事业真是不值一提。这就写出了诗人诗人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前途渺茫黯淡、平生事业无成的悲惨处境。重重的青山啊隔着茫茫的沧海,谁人和我一起同往又同归?诗的后两句抒情,诗的前两句所写的悲惨处境,从内容上来看,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从结构上来看,这就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标题、注释、意象以及情感词来分析情感。本诗中,“海陵病中”“晚年在此任小官”“病”“前路资粮少”“老”“平生事业非”,这些内容说明,这是一首面对衰暮死亡而充满哀怨凄凉之感的沉痛诗篇。重重的青山啊隔着茫茫的沧海,谁人和我一起同往又同归?山青青,水茫茫,面对如此美景,此乐景,但自己又能同谁同往同归,这是哀情。这样就更反衬出诗人失意潦倒的感慨和沉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曰:“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伍胥遂亡。

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王,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 无忌既以秦女自于平王   媚:讨好

C. 不能无怨               望:怨恨

D. 鞭之三百,然后         已:已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 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C. 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 江上渔父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嫌少,看不上眼,还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因此不肯接受。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学于师

A. 是故益圣

B. 吾从而

C. 非能

D.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句读之不知

B. 不拘于时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欲人无惑也难矣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 于其身也,耻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

C. 而耻学师                    不拘于时,学

D.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