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写给妈妈 ①我常常想象,母亲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写给妈妈

①我常常想象,母亲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她36岁的时候,我已经上中学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年轻的样子,因为,从我出生,她就是一个母亲了。印象中她总是弓着身子在一台老式脚踩的缝纫机跟前,绣帐沿,绣枕头,绣牡丹和鸳鸯。我犯了错误,就站在她的缝纫机跟前给她训,她看也不看我,不停地换线,牡丹花的叶子,就渐渐从鹅黄到浅绿到墨色了。

②她都训我些什么呢?温文的她实在不会说恶毒的话,也没有上过几年学,说不出一套套的大道理来。只是说,你怎么又考七十几呢?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我这样过苦日子。

③我心说你的日子苦什么,天天绣着这么美丽的花,又不用做数学。一个水池一头放水一头进水,放水慢,进水快,这样几小时水池能装满水。这么浪费的应用题,我每天都要遇到,又哪里如绣一只蝴蝶来得有趣呢!

④所以每每遭到训话,我都虚情假意地皱着眉头,装出悲哀和沉重的样子,握着我实在拿不出手的试卷站在她的缝纫机前面,神游太虚,看着墙上母女俩晃动的影子,根本听不见她说了些什么。

⑤直到她用略高的声音喊一句:“听到没有?”我才一惊,立立正,“听到了!”立刻飞奔出去玩了。

⑥我现在有点后悔,当时怎么一次都没有听全妈妈的训话,就让她的教育失败了。我连大学都考不取。她为此流过多少眼泪我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她训完之后又问我:“听到了没有?”我一惊一乍地立立正,说,听到了。

⑦正准备开溜,她又多问了一句:“你听到什么了?”

⑧我当然什么也没听到。

⑨她就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那块布是浅粉色的,被她哭出了好几个深粉色的大圆点,一支牵牛花已经绣好,正在往里嵌金丝银线。起初我很想趁她哭的时候,扯一段银线来玩。可是她太伤心了,以至于我也跟着伤心起来,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发誓说我以后不这样了。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不经常回来,也许她哭着哭着就想爸爸了。因为我哭着哭着也想爸爸了。想爸爸回来的样子,他的黑色人造革包挂在自行车龙头上,脚一踮就停在了家门口,我正把自己缠在晒着的花生藤里玩。爸爸看见了,说,胜玉,你买了一头小猪?我连忙顶着一头的枯叶子站起来,哈哈大笑着,说,爸爸,是我呀!

⑩许多年过去了,我读到一句诗: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对那个年轻的妈妈的思念,于是铺天盖地而来。那时候,我怎么就没有好好看过妈妈呢?她长了第一根白发,她开始得上胃病,那都是在有了我以后的事啊,可是我都没在意过。有时候我在镜子里看自己,希望找到年轻时妈妈的容颜,可是她说不像。即使我穿上她的衣服,那些旧的,家织的,她自己缝制的衣服,她还是摇头。

我的人生轨迹,难道没有一点和她重叠、交合的地方?还是她不希望我像她那样?

就这样,我在一个远离她的地方思念着她,窗外下着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她要生日了,六十岁的本命年,一只额头上布满皱纹的生病的虎。即使她将头发全染黑了,穿上爸爸给她买的红衣服,还是掩饰不住她的衰老。我想在淘宝上给她买一辆老式的缝纫机,她说要蝴蝶牌或者飞人牌的,以前实在没有钱,只能用熊猫牌的。填送货地址的时候我发现我忘了妈妈的地址,那个生养我的乡下的地址。

1.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虚情假意”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文章第⑤段、第⑥段都出现了“听到了”,文字相同,表达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B. 母亲“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就是因为 “我”不懂事、不听话。

C. “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成为“我”情感的触媒,让“我”追忆反思曾经的过往。

D. 全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愧疚之情。

4.本文一开始就写了小时候“我”与母亲的冲突,其作用是 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话在平实叙述中戛然而止,请联系全文作赏析。

 

1.①表明了母亲的心灵手巧;②暗示当时家里生活的不易。 2.①贬词 褒用,②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故作悲哀沉重,不能真正懂得母 亲内心情感的淘气形象 3.B 4.①突出年轻时候的母亲温文善良;②展现女儿与母亲“斗智斗勇”,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为后文抒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愧疚之情做好铺垫。③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5.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留白)的方式;②写出了母亲全身心关注呵护“我”的成长,而“ 我”却对母爱 忽略得太久;③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以及对母亲的爱;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韵味悠长。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这是考查句子的含义。考生可以先到第一段中找到这句话,先分析句子的结构,然后利用语境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来分析。“我犯了错误,就站在她的缝纫机跟前给她训,她看也不看我,不停地换线,牡丹花的叶子,就渐渐从鹅黄到浅绿到墨色了”,这段话的对象是“母亲”,从换线的动作到作品的变化,表现出母亲技艺的高超,结合前面“印象中她总是弓着身子在一台老式脚踩的缝纫机跟前,绣帐沿,绣枕头,绣牡丹和鸳鸯”的说明,以及后文对家庭的介绍可以知道,母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庭生活的不易。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④段‘虚情假意’的表达效果什么”,这是考查用词的技巧。考生要结合语境来分析。“所以每每遭到训话,我都虚情假意地皱着眉头,装出悲哀和沉重的样子,握着我实在拿不出手的试卷站在她的缝纫机前面,神游太虚”,此处,“虚情假意”是形容“我”当时的状态,即受到母亲批评时,装模作样地表现出悲哀和沉重的样子,这是一个孩子的淘气;而“虚情假意”的本来意思是“用虚假的情意待人,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是贬义词,而此处显然是贬词褒用。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这是综合题,包含内容、情感、技巧、语言等几个方面。考生应先浏览选项,明确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再与文本对照分析。B项,“就是因为‘我不懂事,不听话’”有误,从文章第九段来看,“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不经常回来,也许她哭着哭着就想爸爸了。因为我哭着哭着也想爸爸了”,应包含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家庭的考量。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一开始就写了小时候‘我’与母亲的冲突,其作用是什么”,这是考查句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结构上主要是与下文的关系。从内容上来看,写小时候“我”与母亲的冲突,母亲的表现是“温文的她实在不会说恶毒的话”“用略高的声音喊一句”“她就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这些表现出母亲的善良和温和,女儿这些冲突中与母亲的“斗智斗勇”;从结构上来看,后文写到“我”对母亲身怀的愧疚以及思念,这些内容因为有了上文冲突的铺垫而显得尤为深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②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 □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③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1.文章阐述了鲁迅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________。

2.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方框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 虽  更   但

B. 既  也  而

C. 若  也  就

D. 尚  更  则

3.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 第②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 第③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 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4.鲁迅先生认为陶渊明的风格是多样化的。请举出陶渊明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简要分析陶渊明作品的某一种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有一天他外出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得花叶凋零。第二天,禅师返回寺院,弟子们忐忑不安,等待责罚。得知原委,禅师却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细细想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藏人生智慧,昭示生活哲理。

以“人生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尽管我们的四周还布满阴云,有时候还会雾霾四起,但只要心存善意,____;尽管我们所处的季节仍然是冰天雪地的严冬,但只要我们坚守善心,____;尽管一棵小草一朵鲜花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善行,坚持我们的爱心,坚守我们的真诚,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幸福其实距离我们不远,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土耳其摄影师奥斯曼·萨厄尔在陷入战乱的叙利亚拍摄的一张照片,当他举起相机时,这个4岁的孩子竟然误把相机看作武器,跪下来并举起双臂投降。请用简短的语言揭示照片的内涵。 (不超过6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画线处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写出这个词语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印度总理莫迪2015年5月14日抵达西安,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之旅。莫迪到达之时,西安城万人空巷,人民盛情欢迎。莫迪不负众望地表示要继续加强中印之间的经贸关系,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臂之力。媒体对相关消息的报道无孔不入,纷纷解析莫迪的访华重点是经济合作领域。

词语使用不当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