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 《庄子》将“逍遥”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但这个词语在《诗经》中早已出现。

C.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与在《庄子》中的内涵有相同之处,但在《庄子》中的内涵更为丰富。

D. “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与今天的“绝对自由”相近。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斥鴳嘲笑大鹏,是因为斥鴳认为大鹏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B. 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因为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斥鴳目光短浅的习性。所以它认为自己是最自由的。

C. 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D. 由于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朝菌不了解一天之外的事情,寒蝉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但灵龟和大椿却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的庞大体系,是围绕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

B. 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 庄子认为“至人”“神人”“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是他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成为他理想的人生境界。

D. 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对于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1.A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速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部分仔细阅读,辨别选项与原文内容上的细微差别,判断正误。本题A项,张冠李戴,不是庄子把《逍遥游》放在第一篇,原文第一段可找到答案,是编者这样安排的。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D项,“但灵龟和大椿却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是“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也就是说:由于由于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大年初三,为了加强城市管理,美化市容市貌,济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放弃春节假期,在辖区内开展了春联和“福”字的专项整治工作,共清理春联、门贴、“福”字等450余处。这一举措,引发社会各方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

朱道能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

刚唠了几句,爹来了。

“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有人对他说:“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也有人对他爹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娘说:“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

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

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娘嗔怪道:“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吃菜,吃菜……”

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说:“爹,你少喝点。”

娘说:“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

爹说:“没事。”

又是一杯。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他 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

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娘说:“你爹是高兴啦。”

他点点头。

“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

纸片片?他愣住了。

娘说:“就是那啥……那啥……”

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他说:“算了吧,你爷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

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

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娘还在说:“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说着,娘就笑出了声。

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

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他鼻子一酸,说:“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章语言多用口语,质朴自然。小说多处描写人物对话,既能揭示人物的心理,又能彰显文章的主旨。

B. 文章使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还多处使用修辞手法。

C. 在“他”与儿子蛋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就没给父母写过信了,不写信的原因是父母不认字。

D.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一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折射出父亲内向的性格特征。

E. 文章写娘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包里装着明信片,“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表明了爹娘珍视的程度,也是对儿孙爱的程度。

2.简要概括母子谈论“明信片”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人说此文的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也有人说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启迪世人要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 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神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表现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一晃年岁半百的诗人,回首当年,一言难尽的感情。

(9)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事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__________ 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 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

【注】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

1.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B.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2.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甲一名进士也就是俗称的“状元”。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

B. 翰林院修撰也就是翰林院的属官,职责是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文件。

C. “擢兵部侍郎”的意思是被任命为兵部侍郎。

D.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文襄”是朝廷赐予于敏中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 于敏中因为父亲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C. 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 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