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最为得体的一句是( )。 A.毕业那年你送给我的明信片,我一直惠...

下列各句中,表达最为得体的一句是(    )。

A.毕业那年你送给我的明信片,我一直惠存着。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你的作文写得不错,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D.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惠存”是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B项 “斧正”是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D匹夫”所用的对象不当,“匹夫”既泛指平常人,也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用在此处显得不够尊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既是朴素的发展规律,也是经济转型的参考坐标,既不能走竭泽而渔式的粗放之路,也不能停下探索产业升级新路。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根据瑞士出台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表明,为了维护动物的尊严和保障动物的福利,只养一条金鱼,置它于“孤单”的境地属违法行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宁夏旅游业已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③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④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⑤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⑥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_________

(3) 《荀子 劝学》中通过良马与劣马的对比,阐明学习在于积累道理的两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名句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王孙

(清)纳兰性德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夜潮。

 【注】此词作于三藩之乱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的“西风一夜”写时间之久,让人不自禁浮想出芭蕉虽未凋尽,却也满目疮痍的画面

B. 第三句的“强 ”字透露出作者也需浊酒将心情打发,以酒浇心中之愁。

C. 第二句“倦眼”点名已是深夜,秋夜里作者说自己难以抵挡孤独之感

D. “读《离骚》”表明当时作者羁旅漂泊之情,并含有思乡之意。

E. 末句直接抒情,写理想抱负无处施展,前途无路,心潮澎湃,如湘江日夜奔流。

2.首句“西风一夜剪芭蕉”中的“剪”字有何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B.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C.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D.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 沈有容有远识。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诏令有容统率水师万人,去做策应。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C. 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用弓箭射中两人,并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D. 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

(2)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