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 ) A. 一学生毕业后又回到母校,见到当年的班主任,激...

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  )

A. 一学生毕业后又回到母校,见到当年的班主任,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您身体还好吧?”

B. 主人送别客人的时候,客人说:“请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拜访。”

C. 评价朋友的女儿:“令嫒不愧出身文学世家,她写的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扣人心弦。”

D. 编辑对作者说:“你的小说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久仰”错误;B项,“足下”是对别人的尊称;D项,“斧正”是请别人改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透过右边的窗户,让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飘浮而去。

B. 在不经意中,把这些美丽的方块字,让平凡中深含的情感如岁月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

C. 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左右呢。

D. 即使不发生这次撞车的事情,她也还是要离开淮安的。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月亮把半边天都照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________,整个宽阔的河面就像一面明镜,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地上亮了,一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真好像盖上一层霜。

① 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在月光下慢慢地流淌

② 只有在远处的天空中才看见一两颗星星,闪着淡淡的光

③ 河上亮了,鱼儿就睡着似的,静了下来

④ 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B.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C.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D.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人”的两条腿,可以是学习与休息,可以是阅读与思考,可以是家庭与事业,可以是物质与情感,可以是科学与人文,可以是大展宏图与淡泊名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①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②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作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③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④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⑤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⑥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⑦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1.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2.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3.文章最后说:“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