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 小题) (1)子曰:“老者安之,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 小题)

(1)子曰:“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蜀道难》)

(3)戍卒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 《《六国论》)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

(5)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 ((短歌行》)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应把握如下字词,“峨眉巅”“钩连”“炬”“匝”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述而》)

材料二:

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乡党》)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情怀?

2.材料二中孔子“不问马”的言行跟材料一是否矛盾?你怎么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京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两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注】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实柴为生,担柴时还常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贱,弃面改嫁。朱买臣后受汉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

1.本诗前六句叙写__________________,后六句叙写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后人了解李白生平与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槐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 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 ;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 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①博士: 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1.对下列旬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 轻视息慢

B. 歙尤多英贤,行谊                  敦: 厚道、诚恳

C. 易田信余                          固: 坚决、执意

D. 其板刻之                          属: 通“瞩”,叮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退强学                   吾尝豉望矣

B. 注念生人欣戚             不知东方既白

C. 四夫造物之人             彼致福者,末数数然也

D. 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     激于义而死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

B. 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

C. 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 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

D. 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

(2)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留在窑洞

安宁

(1)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2)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免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尽管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啷啷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3) 每年寒署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度过。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多了,拿去山下卖掉。

(4) 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看着对面绿意葱茏的大山发呆。我猜想那时的他,什么也不想,关于高考,关于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父亲,关于做村官的母亲,关于手机里喧哗的極信,或者网上年轻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统统都不关心。天空蓝得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飘回到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至于我们这些路人,当然更与他无关。所以我们聊些什么,都不在他的关注视线。甚至我问他成绩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学,他也只是羞涩地笑笑,回复我一句“还行”,就不再多言。其实我也很想像他一样,蹲在阳光盛烈的墙根下,看看面前千百年来都亘古不变的山林,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粹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

(5) 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安静过着。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外界再怎样喧哗骚动,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几十年住过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6) 遥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窑洞生活,他们肯定会在秋末就早早地准备好越冬的充足的柴火和各种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靠炕火取暖,足不出户地度过漫长的“蛰居”生活,自然也很少会有人来打扰他们。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有的是天地间唯我三人的豪迈感还是万物萧瑟的凄凉感? 他们感到的是孤独还是富足?

(7) 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裸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

(8) 听着车外不时传来的汽车急促的不耐烦的喇叭声,在车灯到处闪烁的疲惫、烦躁且拥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样的窑洞,如果老人们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一那它能留得住未来老去的少年的父亲、老去的少年吗? 那它还能留得住美味极了的有小虫子的杏果吗?

(选自《散文》2017 年第2 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改动)

1.概括窑洞的生活环境特点。

2.第4段画线部分,作者没有让少年“自述”,而是从“我”的视角“猜想”少年相关情况、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4.赏析最后一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关,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作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应。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所以,单独个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 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正因为如此,群体既可以成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久。它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由于人多势众,他们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能”或“做不到”; 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因为,他是有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但是,群体则不然。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掠货的想法,不得马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响。比如: 拉丁族群体和英国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25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1980年的普法战争)。几年后,关于谅山战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 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导致政府立刻垮台。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

B. “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

C. “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

D. “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 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狂热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 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出杀人掠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 同样面对战败,拉丁群体易怒,英国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

3.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