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②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③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纟熏裳;天子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文为贵也。”《周礼》中记载:“享先王则衮冕。”表明祭祀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服装的“礼”性功能亦有精辟见解。如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其与其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的形象密不可分的。

④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如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因为朱是正色,紫是间色,他要人为地给正色和间色定名位,别尊卑,以巩固等级制度,历史上“白衣”“苞头”“皂隶”“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例如:《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以官服色视阶官之品。“举子麻之通刺,称乡贡。”唐贞观四年和上元元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⑤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蔽体,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服饰“礼”的功能的一项是(   )

A. 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B. 清朝的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C.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为捍卫封建等级制度而大力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

D. 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2.下面对于“服饰”的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B. 在古代社会,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是阶级社会的各等级各阶层的形象代言。

C. 为了强化服饰作为社会精神的外化的功能,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

D. 中国古代服饰的功能大致经历了遮羞蔽体——等级代言——标榜个性等几个阶段。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要将审美意识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就能考察到它的原貌。

B. 古代服饰文化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现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外化。

C. 我国各朝各代的服饰,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通过古代服饰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审美意识的变迁。

D.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对设计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D 2.C 3.A 【解析】试题分析: 1. 试题分析: 2. 试题分析: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事物中选择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 

示例:    事物:气球 

角度一:你的信念,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角度二: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事物:________    角度一: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不超过40个字。

吐槽就是相当于抬杠揭老底拆台等,现在社会上对吐槽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还存在着滥用误用的情况。下面是吐槽的一些特点:

一、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二、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三、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四、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李商隐的《无题》一诗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 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A. 曾有金樽开兔苑    B. 金蟾啮锁烧香入

C. 金蟾飞出顾兔腹    D. 露书誓剪金床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B. 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4年的夏天,全球拉响了埃博拉警报。埃博拉是一种能致命的病毒。其实,在生命体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始终如影随形

B. 在学习最新文件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C. 吴良镛先生是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人物,他视城市为生命的有机体,倡导通过“新陈代谢”延续城市的文脉和精神。

D. 与传统贿赂案件相比,以“借”为名的贿赂犯罪形式更具隐蔽性,如果有一天东窗事发,贪官们就以“借”的名义为自己遮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