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是指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①________,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因此,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②_________,这个民族的文学就越丰富多彩。文学可以划分为纯文学和谎言文学。其中去尽了各种愚民谎言的文学作品称为纯文学,反之,③________

 

①没有(了)这两个独特性(2分) ②这样的英雄越多(2分) ③则称为谎言文学(1分) 【解析】做语言表达连贯题需看内容的前后照应,看思路的上下衔接,看标志性词语的提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________。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

A. 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B. 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C. 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D. 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王岐山每到一地,就要掀起一股强力反腐的“王旋风”,贪官污吏无不胆战心惊,甚至在官场传出了“宁遇阎王,莫遇老王”的说法被认可。

B. 据挪威媒体报道,如果一个申请避难的四口之家宁愿离开该国,不仅能领到多达8万挪威克朗(约合9 400美元)现金,还可以得到免费单程机票。

C. 为保障限行期间市民出行不受影响,北京市交通委根据客流情况采取增发车辆,确保道路和轨道交通运营秩序正常。

D. 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持久的外交伙伴,更是一个新兴的投资者。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已经不仅仅集中在谋求自然资源的物质层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漫步百年古村李家坑,细细品味村落的一草一木一花,你是否也和我一样,________地生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慨。

(2)看到女儿在操场上忙碌着,帮助叔叔阿姨发了50盏台灯和50个文具盒给小朋友,万芝斌 ________地说,女儿帮助了别人,而真正快乐的是她自己。

(3)在与现场粉丝互动环节中,五个小鲜肉展现出与舞台上帅气形象截然相反的“搞笑”一面,令在场粉丝______ 、尖叫连连。

A. 忍俊不禁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B.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忍俊不禁

C.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忍俊不禁

D. 不由自主  忍俊不禁  情不自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黄际遇先生

梁实秋

先生字任初,广东澄海人。他性格爽朗,而且诙谐。

先生未携眷,独居第八宿舍楼上。闻一多后来送家眷还乡,也迁入第八宿舍,住楼下。所以这一所单身宿舍是我常去的地方。我经常是到一多室内打个转,然后偕同上楼去看任初先生,喝茶聊天。潮、汕一带的人没有不讲究喝茶的,我们享用的起码是“大红袍”“水仙”之类。任初先生也很考究吃,有一天他邀我和一多在他室内便餐,一道一道的海味都鲜美异常,其中有一碗白水汆虾,十来只明虾去头去壳留尾,滚水中一烫,经适当的火候出锅上桌,肉是白的尾是红的,蘸酱油食之,脆嫩无比。此时主人方从汕头归来,携带潮州蜜柑一篓,饭后飨客,柑中型大小,色泽特佳,灿若渥丹,皮肉松紧合度,于汁多而甜之外别有异香长留齿颊之间。

任初先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写在十行纸的本子上,永远是用毛笔写,有时行书,有时工楷,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据云写了数十年未曾间断。他的日记摊在桌上,不避人窥视,我偶然亦曾披览一二页,深佩其细腻而有恒。他喜治小学,对于字的形体构造特别留意,故书写之间常用古体。他对于时下一般人之不识字深致感慨,有一次他告诉我某公高吟红楼梦的名句“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陇中佳人薄命”,把茜读作西。他的日记里更常见的是象棋谱,他对于此道寝馈甚久,与人对弈常能不用棋盘,即用棋盘弈后亦能默记全部之着数,故每有得意之局辄逐步笔之于日记。他曾遍访国内名家,棋艺之高可以想见。

先生于芝加哥大学数学系获有硕士学位。其澄海寓邸门上有横匾大书“硕士第”,真是书香门第,敦厚家风。长公子家器随侍左右,执礼甚恭,先生管教甚严,不稍假藉。对待学生也是道貌岸然。但朋友欢宴之间,尤其是略有酒意之后,他的豪气大发,谈笑风生。他知道的笑话最多,荤素俱全,在座的人无不绝倒,甚至于喷饭。

一日,省主席韩复榘来校,要对全校“训话”。训话之前,校长邀全体教职员在会议室和主席晤谈。我因为久闻“韩青天”的大名,以及关于他的种种趣谈,所以欣然应命。任初先生有一些惴惴不安,因为他在河南曾作过一任教育厅长,正是韩复榘的属下,有一回河南大学学生罢课,韩大怒,传河南大学校长问话,任初先生心知不妙,乃陪同晋见。韩厉声叱责,校长刚欲申辩,韩喝令跪下,校长抗声曰“士可杀不可辱”,韩冷笑一声说:“好,我就杀了你!”任初先生一看事情不祥,生怕真有人头落地,用力连推带拉,校长双膝跪落,其事乃解。任初先生把这段故事讲给我们听,真令人啼笑皆非。好在这一次韩到青岛大学,态度很谦和,除了捧着水烟袋有些迂腐的样子之外,并无跋扈之态,也没有外传种种愚蠢无知的迹象。

我离开青岛后一年,任初先生也南下到中山大学。抗战军兴,先生避居香港,中山大学一度迁到滇南,后又迁返粤北坪石,先生返校继续教学。1945年抗战胜利,先生搭木船专返广州。一夕,在船边如厕,不慎坠水,遂与波臣为伍,时公子家枢奋不顾身跃水救捞,月黑风高,不见其踪迹。

先生博学多才,毕生劳瘁,未厄于敌骑肆虐之时,乃殒于结伴还乡之际,噫!

(选自《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先生是我国数学界最早的留学生之一,为日本著名数学家林鹤一之高弟,治学素号精审。在日本时,已翻译《几何学》一书,以后又译有《续初等代数学》《高等微积分》《群底下之微分方程式》及《近世代数》等。又曾主编《数理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如《定积分—定理》《吴德孟函数之研究》等。先生另有《群论》《数论》《论一》诸著述行世,又编辑过《中国中等学校数学教科书》及《物理教科书》等,译作及著述甚为宏富。先生除攻习数学之外,兼治文学经史。

(李新魁《博学鸿才的黄际遇先生》)

②至先生自己,也时时表示其治学的抱负。他说教书是闲事,写字更是闲事。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在世界数学界有所成名。他常常说:“将来在世界数学家的名人录上,如能留下一个名字,就是我的心愿。”

(曾建屏《追忆黄任初先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招待朋友喝茶,黄际遇先生用的是名茶“大红袍”“水仙”,这说明他日常生活过于奢侈。

B.黄际遇先生不仅重视自身的修养,而且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对身边的长子严格管教,毫不松懈。

C.黄际遇先生对待学生道貌岸然,口是心非。梁实秋先生虽然是他的朋友,但写作时却能不避缺陷,信笔直书。

D.河南大学校长不肯对韩复榘下跪,黄际遇先生急中生智,连推带拉,化解了尴尬局面,使他们和好如初。

E.抗战胜利,正是黄际遇先生大展才华之时,而他却落水身亡,这是黄先生的不幸,也是中国学术界的不幸。

(2)黄际遇先生是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在本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3)在治学方面我们可以从黄际遇先生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黄际遇先生是一位学者,但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却没有提及黄先生的学术成就。你认为这样选材是否恰当?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匆匆过客

路 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E.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2)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