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以唐为例,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易》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1.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开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

B. 《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

C. 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公认的因比较开明而闻名的盛世。

D. 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

2.对中华文明的变易思想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包含着变易的思想,《诗经》中有赞美周文王、实质上赞美“维新”的话语。

B. 《周易》的“易”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C. 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

D. 变易的思想历来被用作为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中有开明与革新思想,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B. 我国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巩固,新型士人的成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变革带来的文明发展成果。

C. 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从谏如流,重视民本,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

D. 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的并列存在,使得中华文明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很大的阻碍。

 

1.C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有误。B项,“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不准确。原文说“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D项,“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有误,原文说宋代有“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 2.试题分析:“历来被用作为变法的依据”有误,原文说“常常被用来作为变法的依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大约公元前4000年,尼泊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宇”。这些文字____,少许几笔即可完成。泥版是尼泊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_____。但是,木板文书不易保存,所以现在____。即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盥室专用。相比之下,泥版成了最好的选择,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生不爱读书,可以追溯到中小学未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中小学语文课本本来应该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味的,但__①__只是瞄准高考,纯粹是应试的技能性的培训,__②__容易扼杀兴趣。__③__ ,在中小学阶段,__④__“为高考而读书”,__⑤__应该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__⑥__,读书多了,语文素养上去了,也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

 

A

假如

那么

/

其实

B

倘若

/

因此

不仅

实际上

C

如果

所以

除了

反过来

D

/

而且

虽然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这部热播电视剧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B. 只有牢牢地把握现时的每一分钟,我们才能创造出不朽的业绩.否则不这样的话,我们的美好愿望将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C. 依据早就制定的纪律处罚办法,足协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D.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今天发出了《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信,表达了对魏祥前往淸华大学就读的欢迎之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