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成绩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成绩好,谁就可以当官。对这个制度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科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在世界别的国家,权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

即便在中国,在科举制产生之前也有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从最早的贵族、门客,到军功、推荐(察举、征辟、孝廉),最后是九品中正制,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国家治理复杂化与国家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的倒逼。

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周朝,就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清完全不同,在制度层面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国。和七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这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其本义,就是“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孟子对这个社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是君主,但他们和卿、大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己。

在这样的社会里,选拔官员自然倾向于世袭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世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得到一些好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世袭,我们卿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

因此,在西周主要采取世官制,这个制度到了春秋时期虽然开始有所松动,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我们翻翻《左传》就会发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代为卿,比如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齐国的高国,都是如此。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经常从外界选拔官员,让官员生官员就行了。

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后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来越集中。而权力越集中,官职也就越不像贵族的固有权利,而越像是国君的额外赏赐。

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国君即使想从民间选拔官员也无从选起。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增长。一下子,官员潜在储备极大丰富。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学了一肚子当君子的学问,怎肯老实待在家里浇粪种地?孔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学而优则仕”的理论,给不甘心在家种地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而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到了战国时期,士官制度就整体性地崩溃了。

(节选自《科举之前的选官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世官制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世袭是人类的本能,等级制度则给了天子、诸侯、大夫等阶层采取世袭制的借口。

B. 世官制在春秋时期虽有所松动,但依然占据主流位置,这让平民百姓很难获得机会走上仕途。

C. 世官制作为相对稳定的制度,具有可预测性,可以缓解贵族内部的矛盾,在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

D. 在各种原因影响下,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整体性崩溃了,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隋唐起盛行的科举制,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制度,可以看作是国家政治复杂化与囯家规模超大化倒逼现实政治的产物。

B. 不同于宋元明淸等时期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西周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C. 孟子对理想化社会的描述,明确了不同的阶层在等级树上相去不远的地位,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D. 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论契合了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心理,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

3.简要概括世官制出现崩塌征兆的两点原因。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

 

1.B 2.B 3.(1)大一统局面破坏后权力集中致使官职不固定, (2)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并渴望走上政治舞合。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世官制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子、诸侯”错,由原文第四段“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可知,没有包含天子、诸侯。C项,“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笫六段是“很适合―个静态的社会”。D项,“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独有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是“在世界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文中“极少”,并非没有。C项,“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无中生有。D项,“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错,原文第七段是“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要概括世官制出现崩塌征兆的两点原因。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筛选的方向,“世官制出现崩塌征兆的两点原因”,然后到文中找到语言标志,第六段说“在春秋中后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可见原因在后面,“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依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高三学生小李酷爱DIY作制作.近日,他收到了美国一所大学DIY大赛邀请,9月份去参加为期7天的培训和比赛。他很想去,但是父母认为现在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时期,建议他放弃机会全力备考。请从小李 的角度,给父母写一封短信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①观点明确,层次清晰;②语言连贯、得体;③不超过 120 字。

爸爸妈妈:

 

 

 

 

 

 

 

 

 

 

 

 

 

 

 

 

 

 

 

 

 

 

 

 

 

 

 

 

 

 

 

 

 

 

 

 

 

 

 

 

 

 

 

 

 

 

 

 

 

 

 

 

 

 

 

 

 

 

 

 

 

 

 

 

 

 

 

 

 

 

 

 

 

 

 

 

 

 

 

 

 

 

 

 

 

 

 

 

 

 

 

 

 

 

 

 

 

 

 

 

 

 

 

 

 

 

 

 

 

 

 

 

 

 

 

 

 

 

 

 

 

 

小李

X年X月X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从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有两种收费标准,一种是每小时出租费1元,一件是每小时0.5元,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很多用户反映,从家到单位开车太近,走路又比较远,骑共享单车则时间正好,而且还能锻炼身体。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十”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共享单车在急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如果任其无序发展,则免不了会有昙花一现的结局。

(1)概括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要求不超过15字。

(2)针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拟写一条印在共享单车上的文明提醒语。要求:①语言简明、生动;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

B. 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C. 随着“支付宝“与摩纳哥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阿里巴巴的股价暴涨,马云身价飙升,他也取代了王健林成为中国新首富,下一步是冲击亚洲首富就指日可待了。

D. 在妈妈12年如一日的陪伴、守护下,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而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的甘肃考生魏翔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甲】只有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亘古不变的洧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变化只是表象,绵延的永恒才是真实。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他们经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雪泥鸿爪的思考。【乙】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无边无际地蔓延,【丙】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昭示    B. 经过    C. 雪泥鸿爪    D. 蔓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戏骨联(mèi)出演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得网友一片喝彩;“小鲜肉”担纲讲述“洗(suǐ)改命”的故亊《择天记》,被胜赞“充满正能量”。

B. “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使这片原来静寂的土地一下子喧腾起来,投资客像打了鸡血(sì)的从各地赶来;网络上羡慕(jí)妒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

C. “媚雅”一词,大意是大众受到某些(gǔ)惑或误导,为(zhāng)显自已的品位,一味追求高雅格调的行为,它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揭示了社会上的某种浮浅心理。

D. “勇士队”一路高歌猛进,以几近不败的战绩荣(yīn)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总冠军,这让其拥(dǔn)兴奋不已,但也引发了许多人对“巨星抱团”现象的质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