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一)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 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 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 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 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解析】 1.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B选项,“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 思念亲人所致”说法片面。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导致诗人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

(4)去年,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6)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7)“写文章要力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要尽可能用最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可用清代郑板桥的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进行概括。

(8)2012年11月,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的战略命题时,引用了三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__”和“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查看答案

某钻石婚戒打出了一条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试品析其好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改正其中的错误。

①“我成功了,”我喊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以夺取金牌为目的!

(1)第①句的标点                  应改为                

(2)第②句的                一词应该改为                

(3)第⑥句应删去                                          

 

查看答案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A. 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 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⑤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