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4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设想,其与具体环境不能...

把下面4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设想,其与具体环境不能分隔,始有独到之笔。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___________________,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闻今已开公路,宽道扬尘,此景顿败。至于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栽于墙根屋角;_______________,须植于主厅之南。此说明植物种植,有藏有露之别。

①牡丹香花,向阳斯盛  ②皆宜围墙   ③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  ④而芭蕉分翠,忌风碎叶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②④①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语段的大概内容和表达的方式,然后再所给的句子与前后句的关联。第一处联系后面“花滋而馥郁”,只有水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故填“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第二处联系前一句“其具芬芳者”,可填“皆宜围墙”,因为这符合最后一句“植物种植,有藏有露之别”;第三处联系后一句“栽于墙根屋角”,因为“牡丹香花,向阳斯盛”,所以此处选这一句;第四处因为“芭蕉分翠,忌风碎叶”,所以应“植于主厅之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7日,全国25个省(区、市)已公布了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14153元排名榜首,甘肃增幅全国最高。

B. 昨天,中国驻尼泊尔使馆介绍,目前约有2000多名中国游客已经平安回国,仍有400名中国游客在加德满都机场等待离开,更多人员正在从各地前往机场。

C. 50多年前,为了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被沙漠埋没,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宁夏中卫市,开创了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D. 专业足球数据网站《footballdatabase》4月28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俱乐部排名,恒大世界排名虽然由上一期的第76位微涨至本期的第75位,但亚洲排名被沙特豪门阿尔希拉尔反超,退居第二,这是自去年10月28日重返亚洲第一后,恒大6个月来首次丢掉亚洲第1的位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感皇恩(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①!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热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注】①许,赞赏、信任。②黄阁,宰相官署,借指宰相;紫枢,宋代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使。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开幕府,置僚属。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阙写景视觉与听觉结合,远近上下结合,从秋空到江渚到孤云到雁声,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

B. 杜陵原为西汉宣帝陵寝,在长安附近,而长安又是汉唐旧都,词人用借代修辞手法来借指南宋都城。

C. 上阙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阙先抒情后写景,或因景生情,或因情见景,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

D. 结句“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E. 此词通过用典,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引发读者联想,也较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的感慨。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③,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B. 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C. 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D. 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来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B. 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C. 太学是汉代开始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D. 古代表示贬官降职的情况都有一些专有词语,如:罢、免、解、黜、夺、除、徙等。表示升迁则有擢、升、进等。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 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C. 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D. 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