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为如此,②__________________,也要治理互联网。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放入上下文中能使语意连贯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用得好”“用不好”可知,互联网是双刃剑;第二处结合“治理互联网”可知,对应的是利用互联网;第三处结合后面的“法律”等可知,治理需要法律提供相关的依据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选出以下各项中交际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A. 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B. 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你走上前说:“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C. 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D. 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人民的名义》在影视作品题材最容易浮于表面、走向说教的情况下,观众们对这部反腐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认可。

B. 为何网络付费渐成风潮?这既有网民消费习惯变化的原因,也是由于环境变化的客观助推造成的,是消费者端、内容供给端和平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据报道,“穷省”甘肃连续5年对学前教育超常规投入,学前教育不仅被作为教育的起点,更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D. 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2)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3)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4)拥有千万财产的布莱恩·伯尼并不是世界首位弃商从善的富人,但像他这样对慈善事业抱有巨大热情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5)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6)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A. (1)(4)(6)    B. (2)(4)(5)    C. (3)(5)(6)    D. (2)(3)(5)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戚德刚

日前,塞尔维亚知名汉学家、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博士在他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中心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普西奇教授,您是我所见到的外国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较高造诣的学者之一,请问是什么缘由让你当初选择汉语,这个不论在文化还是文字方面和自己母语差异都非常大的专业呢?

普西奇:我在中学时就对东方文化和哲学产生了兴趣,大约16岁时,我读了由德文翻译成塞文的《道德经>,对老子所说的“道”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基督信奉的“神”很好奇,那“道”到底是什么呢?后来,我读了一些孔孟和荀子的书,仍然一知半解。于是,我把弄明白《道德经》作为学习中文的目的之一,也更加坚定了学习汉语的决心。1978年我中学毕业后进了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但汉语水平很差,好在贝大语言学院当时正好开设有汉语课,我就有了机会选学中文。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汉语的“说文解字”上,对老师所讲的关于汉字的来历和意义非常感兴趣,坚持了2年多。1985年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中国留学生活,回国后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任教。1991年哲学院开设选修课“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哲学”,开始我以为不会有多少人对这一课程感兴趣,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于是,我萌发了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塞文的想法,好让更多的塞尔维亚人了解老子。

记者:您在中国留学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普西奇:去中国之前,我的中文口语可以进行交流,但阅读水平较差,中方安排我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进修一年,随后到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中国古代哲学,功课包括南北朝史学、古代哲学、禅宗、《道德经》等等。开始我根本读不懂这些深奥的原文课本,但是兴趣和信心给了我毅力,硬着头皮攻读原著,一段时间以后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发现自己从原文中咀嚼的味道和读外国人翻译的读本有很大的不同,我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攻读汉语和中国文学。可以说,我在中国求学的三年,是最辛苦、最有意义的三年,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

记者:普西奇博士,您对研究、推广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著作和译文,您认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有哪些?

普西奇:从1991年起,我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塞尔维亚本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多本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文集有:《婴儿与水:老子的道》 <老子宇宙观的探讨》《论老子的“无”》《宇宙的纹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美的认识>《禅宗及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传统与现代化》《丝与樱桃:影响中日关系的负荷》《糖和纸:印度、波斯和中国文化的纽带》以及《道德经》《中国古代四大哲学家》《中国当代诗歌选》《中国现当代小说选》等汉译塞作品,这些都受到读者的好评。

记者:普西奇博士,请您谈谈中国古文化对现实的意义好吗?

普西奇:有些不了解中国文明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家,这是非常错误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苟子既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是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涵盖了哲学、心理学、伦理、宗教等深奥理论,美国《纽约时报>曾将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不无道理。学界认为,中国、印度和古希腊是世界古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国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中国古文化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文化的演绎与传承,而中国年轻一代对古文化的兴趣不足,他们更关注经济往来。殊不知,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交往是没有意义的,失掉传统文化的发展等于没有根基,没有根基融入全球化是经不起风浪的,因此中国年轻一代要读一读《道德经》。

(选自2013年9月2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开头第1段交代了本次访谈的时间、地点、对象,为访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普西奇教授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颇有造诣,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多本著作。

C. 普西奇教授认为,读原著与读译本咀嚼到的味道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攻读汉语和中国文学。

D. 普西奇教授学习汉语、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历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兴趣和信心给了他动力和毅力。

E. 普西奇教授学习、研究、推广中国古代文化,主题明确、集中、深刻,针对性强,给人留下了许多思考。

2.普西奇教授认为“中国年轻一代要读一读《道德经》”的理由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3.作为知名学者,普西奇教授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良的素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为政》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3)《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