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除了管理的“失灵”,部分生产企业暗自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除了管理的“失灵”,部分生产企业暗自偷换概念,违规销售、生产、非法组装三轮或四轮车辆,一辆山寨“路虎”一天就能出炉。

B. 东平县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结合该县的发展实际,积极谋划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同时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

C. 上合组织成员国位于亚欧大陆结合部,本地区能否长治久安,不仅关乎地区各国人

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也将对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 青岛市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申请日前正式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

 

C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错误,应为“生产、非法组装、销售”;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工作”;D暗换主语,第二句的主语应是“青岛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西南宁铁路局玉林工务段工长陈选英对自己求全责备,每天只要一上岗,就像一根上紧的发条,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劲。

②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当时也是备受排挤的,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检验,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些作品才是不废江河的珍品。

③国庆前夕,天高云淡,红叶灿烂,我们一家三口轻装简从,背起行囊,徒步走进一个幽静的山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④房展会上,开发商花尽心思推销叫卖,而购房者似乎并不买账,只在一边作壁上观,问价格的多,现场下单的为数不多。

⑤今天的中国既要继承传统的珍贵遗产,又不能抱残守缺,应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⑥透过无人兵器的发展动向可一叶知秋,一幅未来无人战争图景隐隐而现,也许只有当这些“无人”的武器消耗殆尽,才能重新轮到人类的“肉搏”。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雨霖铃》下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3)辛弃疾说自己不学只是为吃鲈鱼以饱口腹而还乡求得安适的张季鹰,而要壮心许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同时作者在这里用典故既写出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风狂花尽,一片凄清的景象。

B. “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与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境界相似。

C. 李清照喜爱游山玩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E. 全词虚实结合,上片虚写,极言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下片实写,言明哀愁太深,不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

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B.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C.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D.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爵位,是君主制国家君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通常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 辅政,指新君即位时因患疾病由他人辅佐理政,辅政者一般是宗室诸王或权臣。

C. 常侍,是中常侍的简称,是皇帝侍从,其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D. 古人对死各有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他担任荥阳太守,主持建造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河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

B. 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进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C. 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代理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D. 傅祗深为倚信,屡受重用。司马伦辅政,为了安抚其他大臣,任命傅祗为卫尉。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司马伦派人用车接他上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追风筝的人

【美】 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扬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海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 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 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我。

“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 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 至少四十只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苍天,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临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望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 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天就快黑了。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 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 。

“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 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节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风俗传统,充满异域风情,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好斗。

B.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更能突出 “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

C. 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比如,第三段“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颇具艺术匠心。

D. 小说对哈桑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比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忠诚品格。

E. 小说中的“我”胆小懦弱,当哈桑为保护风筝而被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欺负时,“我”不敢挺身相救。“我”这个人物形象刺痛着读者,许多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阿米尔。

2.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请结合情节简要概括“我”赢得比赛后(含赢得比赛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哈桑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4.试从风筝对“我”、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