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而也有人认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知其不可而为之”与“舍之则藏” 孔子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自己的“仁”的事业。为了推行“仁”,推行他心中的“道”,孔子周游列国,受尽了磨难,可最终也不被人所任用,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那么,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孔子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且来看孔子的言行。 孔子六十三岁的时候,在陈遇国难。避难途中,遇到了长沮、桀溺。两个人劝子路追随他们,不要再做一些难成之事。他们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这个混乱的天下有什么可挽救的呢?莫不如归隐避世来得逍遥自在啊!其实他们两个人是在旁敲侧击说孔子是不识时务者。孔子听到这句话以后无限感慨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多么悲戚的话语!如果天下政治清明,那么孔子也不必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了。他也就不必去想着更改什么了。可即使是还有那个楚狂人接舆变着法儿的讽刺孔子说他德行衰退了,不该出现在乱世当中,我们的孔老夫子还是勇往直前,没有任何人、任何言语能够阻挡他推行道的脚步!不看到天下清明,孔子就不会放弃!因为那时天下无道,因为那时政治混乱,因为那时从政者没有为民之心,因为那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凭着这种“仁人”之心,这种勇毅的精神,孔子一直都在努力地做着匡正天下的事情。 孔子七十二岁的时候,“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已经年过古稀的孔子依然锲而不舍地进行着他的“仁”的事业,“正名”的准则。我们可以从他反复讲的“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这句话中看出一份执着。 那位隐于市的“晨门”说的对,孔子就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从孔子的种种行动当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事业的执著,对天下清明的渴求! 可是孔子似乎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是在称赞颜渊的德行。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没有人任用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这里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藏”难道不是道家的归隐思想吗?像孔子这样的事业家怎么会说出要去归隐的话呢?其实不然。我想这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些相同。“穷”为“不得志”,而孔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所以他最终回到老家开坛讲学,教育弟子,以期望弟子能够明其道而传其道。这应该算是另外一种“济世”方法吧!更何况还有这样的对话: 或问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书经》上说:‘孝顺啊,真是孝顺,又能够友爱兄弟。’只要在家施行孝弟正当而且有条理,那也是从事政治了,如何才算是从事政治呢?”(钱穆) 在孔子思想当中,未必只有当官才能行道,不做官照样可以的。一个人能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安定团结身边的人,不也是社会工作,政治工作吗?只不过是所处位置不一样,行道方式不同罢了。 更何况“居庙堂之高”者能关心平民百姓,“处江湖之远”者不在朝廷的时候也会念着国君,念着百姓,想着怎么做才能对国君对百姓有好处。所以说孔子这里说的“舍之则藏”并不是如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的事事不管,而是即使国君不任用我,我就在野为君为民,能做多少贡献就做多少,能匡正多少人、事,就尽力去匡正。 更何况,孔丘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已,不是神,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难道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之后,连一句抱怨的话也不能说吗?《论语》的语录体体制,使得他们所说的话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那么谁能够单凭字面的意思就看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在说这句话时的真正想法呢? 所以说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言、行是一致的,不管自己经历了多少磨难,心中的那份执著是始终都不会改变的,这就是孔子,为天下的孔子! 【解析】试题分析:参考立意:⑴ 个人被任用,与外部世界调和,我们就施展抱负;否则,我们就藏身自好。⑵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虽不能控制时势,但选择在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

周国平

叔本华把无聊看作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无欲望状态,可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完全无欲望是一种恬静状态,无聊却包含着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

无聊的前提是闲。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

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和互联网乎?面对屏幕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胀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踏闲暇的方式。

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

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会找些事做,尽快逃脱这种境遇。但是,也有无可逃脱的时候,我就是百事无心,不想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自我似乎喜欢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说:“我找我的时候找不着;我找着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寻多。”无聊正是与自我邂逅的一个契机。这个自我,摆脱了一切社会的身份和关系,来自虚无,归于虚无。难怪我们和它相遇时,不能直面相视太久,便要匆匆逃离。可是,让我多坚持一会儿吧,我相信这个可怕的自我一定会教给我许多人生的真理。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文章花了一定的笔墨写“闲”,这对阐述“无聊”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查看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一)

晚饭花

汪曾祺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癋:《植物名实图考》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1.文中多处写到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有何作用?

2.赏析文中第12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②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4.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春冬之时, 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6)仰之弥高,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7)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野人:乡野之民,农夫。②筠笼:竹笼。③细写:轻轻倾倒。④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

(1)分析首联的作用。

(2)后人评价本诗“小题大作,托兴深远”,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昳汝办治。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慑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有删节)

[注]①殗殜(yè  dié):病不甚重,半起半卧。②绵惙(chuò):病势危急。③窀穸(zhūn xī):墓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所娱遣                 遣:派遣

B. 一旦长成,遽躬蹈         蹈:踏

C. 旧事填,思之凄梗       膺:胸

D.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瞑:睁眼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汝又虑吾心,阻人走报

A. 下江陵,顺流而

B. 固知死生为虚诞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幽壑之潜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2)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3)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4.在这篇祭文中,作者回忆了与妹妹有关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