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淮北市南山村作为新农村的典范,民俗文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淮北市南山村作为新农村的典范,民俗文化和乡土特产已成为发展旅游经济、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资源。

B. 汽车长期停放,它的金属部件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氧气以及腐蚀物质的共同作用造成锈蚀,因此要及时清除汽车上的灰尘和水分。

C. 与专家认为,不仅高校体育要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体魄与人格全面发展。

D. “特赦”体现了中国的法治精神和人道精神,展示了我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了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D 【解析】试题分析: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A项,偷换主语,改为“作为新农村典范的淮北市南山村”;B项,“被”与“造成”构成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不仅”放到“高校体育”之后。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积贫积弱的清政府闭关自守,自从被洋枪洋炮打开大门之后,却用土地换取安宁,实属一种抱薪救火的做法。

②新课标所采用的新的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了大亏。

③一年下来,他花了很大力气在工作上,业绩斐然,没想到自己却成为上级领导勾心斗角的牺牲品,被排挤出了公司。

④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⑤身处高二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成绩落后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A. ②⑤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节选自《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 以师旅因之 / 以饥馑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 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且知方也

C. 子路率尔而对 / 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 / 之间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 / 可使有勇 / 且知方也

D. 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比 / 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求”: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这是基本的礼貌。

B.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即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

C. “冠者”:成年人。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在宗庙中进行,一般由父亲主持。

D. “舞雩”:台名。鲁国求雨的坛。古代求雨祭天,一般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3.对选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他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喟然”就形象表现了孔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

B. 孔子对子路评志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而“由其言不让”,态度不够谦虚。

C. 冉求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并表明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国,说明他既有抱负,又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D. 文中写了师生在谈话时,曾皙却在一旁鼓瑟,曾皙提出疑问时,孔子又耐心给予解答,说明曾皙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写了孔子的宽容。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迨诸父异爨       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B. 以手门         阖:关闭

C. 余既为此       志:文章    D. 吾妻来         归:回娘家

2.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 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 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 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 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 第一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叙事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 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 “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查看答案

(1)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一针见血地揭示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原因,劝后人引以为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篇末表明自己的写作意图,意在劝谏唐敬宗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六国论》在提出“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后,用数量对比来说明秦国之利、诸侯之患不在战而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句意理解与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

B. 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的忧愤。

C. “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恩爱之情。

E.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花”传达的感情是“青春易逝之花”。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