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静心倾听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选好角度...

以“静心倾听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静心倾听,花儿飘落的声音 无边的暮霭勾勒不出阳光灿烂的鲜艳,倦归的鸟儿展翼向风。迷惘的我默默推着单车,踩着树影回家,心中充满对未来的狂想。 蓦地,一瓣残花飘落到我的肩上,顺着我的身子滚落车轮下,我竟被这一点点的苍凉牵动了心弦。不远处有一棵不高的花树,它正竭尽全力地开放着最后的花朵,同时那些曾经美丽的粉色小花,也抵不住萧风的呼唤,“零落成泥碾作尘”。我扶着车子瑟瑟地走向那树,冥冥中似乎觉得那无名的花树正传递着一些关于生命的讯息,这是我所迷惘的。 冷不丁,又是一片花瓣悄悄打落在我的左颊,继而又卧倒在我的脚边。我知道这片残瓣,它曾经热烈奔放,曾经生趣盎然,在这花期已尽的时刻却只能化作生命的碎片。为何,花有凋零时。我心中莫名地划过一阵激动与难过,好像正在抬手与放手之间肆意地丢弃着什么,而丢弃的是令我又心痛又畅快的东西。 正在这时,我猛然发现那无名的花树上密密地结着一层青绿色的小果子。我不知那叫什么,有什么作用,可第一眼,我就喜爱上了那青巧油亮的小东西。繁花的盛开?零落?正是为了孕育这小小的果实。 刹那间,我的心明亮开来。 真正的精髓只有在你经历了喧哗和孤寂之后,才悠悠显现出来。当然,这种喧哗,需要用勤奋、韧性和执着完善度过,而这种寂寞更需要耐心和积极充实。花树用片片花瓣的飘落,换得了满树累累果实,生活呢?那些美好的赞誉,执着的求索,以及无数次噙泪的跌倒与爬起,都应如繁花般成为个人崇高理想,而不是伤痛地怜惜成功的代价。因为花儿飘落的声音是美丽的、快乐的,它们为生命的延续留下了更重要的精髓,更重要的生命。 花开固然美丽,花落更具意义,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片一片洒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不会后悔,不会为努力之后与结局之间的必然喝叹停滞。因为我明白了花儿飘落的伟大,我也曾为生命的延续留下了最美好的东西。 静心倾听,花儿飘落的声音……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审题抓住关键词“静心倾听”补题,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可以巧借经典歌曲添趣味,也可以化解诗词警句添韵味,可以倚仗修辞求生动。切记拘于提示,拟题过大、选材俗套,情感平淡、贪大求全,缺少细节、脱离自我,文题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元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江上送客

张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①。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②,夭斜落絮③,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注释:①桃叶江头渡:在秦淮河口。传为王献之送爱妾桃叶过江之处。

②薄劣:形容东风癫狂的样子。

③夭斜:形容飞絮飘荡的样子。

(1)赏析“无情桃叶江头渡”一句的妙处。

(2)有人说本词仅一“愁”字,读来却是处处皆“愁”,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蜀道山峰之高和绝壁之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出琵琶声犹如倾诉内心的怨恨,境界寂静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朦胧诗《锦瑟》,追忆过去美好年华而感叹当年茫然若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 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 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 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折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文中的“我”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但是通过与老人的谈话以及他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

B. 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在于体力不支、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等方面。

C. 老人最后说“我只是娃在照看动物”,“只是” 二字交织着一种既“怨” 又 “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毀了这—切?

D. 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老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写车队人流涌过桥上的画面和孤零零坐在河畔的老人,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海明威曾提出“冰山理论”:“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