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或许)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或许)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却)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因此/而且)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①             ,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②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及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一项是

A. 缘份        残废     宿命(sù)    B. 淡褪        炫耀     玉(qiè)

C. 苍桑        坦荡     古(gèn)    D. 弥漫        落魄     坍(pǐ)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或许                因此    B. 或者                而且

C. 或者                而且    D. 或许                因此

3.在文中①②画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

B.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C. 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    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

D. 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1.D 2.B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缘分;B项,玉砌(qì);C项,沧桑。 2.试题分析:第一空是不同的说法,用“或者”;第二空前后是顺接,应“就”;第三空前后是递进关系,用“而且”。 3.试题分析:根据文中的语句“它等待我出生”“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的陈述对象和句式的特征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备受关注,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其中至少有3600万中小学生,日用户超8000万……一时引起社会热议。下面是有关的文章观点:

“《王者荣耀》日流水突破2亿,多少青春希望在此埋没?”

 “游戏防沉迷,家长应把好第一关”

“‘王者荣耀’设限,反思教育责任比‘禁玩’更重要”

“手游戒瘾,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

“监管者应该拿‘王者荣耀’怎么办?”

“过好移动生活,倡导健康娱乐”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角度自选,观点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反衬手法写周瑜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罇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注解】罇、罍:盛酒器。九酝:美酒名。

1.这首诗的前14句淋漓尽致描绘的“内臣行乐图”表现了内臣              的形象特点。

2.对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评论者说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文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衡少善                         属:写作。

B. 衡乃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C. 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向来。

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精思傅会,十年                 今君亡赵走燕

B. 下有蟾蜍,张口承                 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 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

D. 伺者此觉知                       击沛公于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 张衡“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诗、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此处“六艺”与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同一个概念。

C. 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与小鱼

(1)那时这世界上还没有我,但已有那个人。据说那个人常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母亲那时包了歌剧团中所有的主角,风头足极了,一匹黑缎子样的长发,被她编成这样那样,什么佩饰都不用,却冠冕似的华丽。十八岁的母亲,眼睛骄傲天真,却有了一个人。

(2)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3)一天,她忽然对他说:“你有许多抄不完的稿子?”

(4)他那时是歌剧团的副团长,能拉几弓小提琴,或画两笔舞台布景,但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写书的小说家。

(5)在抄得工整的书稿中夹了张小纸签:“我要嫁给你!”她就真嫁给了他。

(6)我还是个小小姑娘时,发现妈妈爱父亲爱得像个小姑娘,胆怯,又有点拙劣。她把两岁的我抱着,拍着我,荡气回肠地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那时我还不明白她是在唱给父亲听。她无时无刻地不从父亲那里邀来注重、认同。她拿起小提琴开始拉“哆、咪”。要么,她大声朗读普希金,把泡在阅读中的父亲惊得全身一紧,抬头去找这个声音,然后在厌烦和压制厌烦的矛盾中,对她一笑。

(7)她拿这一笑,去维持后面的几天、几年,抑或半辈子的生活,维持那些没有钱也没有尊严的日子。父亲的薪水没了。妈妈早已不上舞台,身段粗壮得飞快,坐在一张小竹凳上,“吱呀”着它,一晚上在桌子上剖小鱼。小鱼在父亲有薪水的时候是我家猫吃的,现在都要托人送给在乡下劳动改造一年没音信的父亲。

(8)几百条小鱼被串起来吊在屋檐下晾,最终干缩成一片枯柳叶。我和哥哥被哄得早早上床,她才来煎这些小鱼。煎鱼的腥气胀在房子里,我和哥哥醒了,起身站在厨房门口。

(9)“小孩子大起来有得吃呢!”她发现我们,难为情地红了脸,像个小姑娘偷递信物时被人捉了个准,“爸爸现在好瘦好瘦。”好像在征得我们原谅一样,喃喃地说。带信的人只说父亲黑瘦了些,她心里的丈夫便形同枯骨了。

(10)她一条小鱼也没请哥哥和我吃。我们明白那种酥、脆,连骨头都可口。而我们只是咽下一泡又一泡的口水。

(11)父亲回来后,只提过一回那些小鱼,说:“真想不到这种东西会好吃。”后来他没提过小鱼的事。几年中,成百上千条小鱼,使他仍然倜傥地存活下来。妈妈围绕着父亲,以她略带老态的粗壮身段在父亲面前竭尽活泼。她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变化,也没意识到父亲的变化。

(12)又有许多出版社邀他写作了。他又开始穿他的风衣、猎装、皮夹克,在某个大饭店占据一个房间。他也有了个像妈妈一样爱他的女人,只是比妈妈当年还美丽。

(13)一天,哥哥收到爸爸从北京寄来的信。他对我说:“是写给咱俩的,完了,他要和妈妈离婚。”父亲说,他一天也没有真正爱过妈妈。可是这个呕心沥血爱了大半辈子的妈妈呢?

(14)妈妈读完信,一点声音也没有地靠在沙发上。好像她辛辛苦苦爱他这么久,终于能歇口气了。“他怎么会吃好饭——住在那种大饭店里。”几小时内,这是她唯一的话。

(15)这一夜,我们又听到了那只竹凳的“吱呀”声,听上去它要散架了。第二天一早,几串被剖净的小鱼坠在了屋檐下。初阳中,它们是纯银色的。

(16)父亲从此没回家。

(17)一天妈妈对我说:“我的探亲假到了。”我问她去探谁。 “去探你爸呀。”她瞪我一眼,像说:这还用问?!“我知道他不会好好吃饭。”

(18)又是一屋子煎小鱼的气味。哥哥跑到我房间,说“叫她别弄了!现在谁还吃那玩意儿?”我们却都忍不下心对她这么说,我还陪她上了“探亲”的路,提着那足有二十斤的小鱼。

(19)朦胧中听说父亲在杭州一个饭店写作。我们在一家廉价旅馆下榻。

(20)四月,杭州雨特稠。等找到父亲住的那个饭店,他已离开了杭州,无处追踪。我对妈妈说:冒雨游一遍西湖,就乘火车回家。妈妈却说她一定要住满七天。看着我困惑并有些气恼的脸,妈妈闪开眼睛,小姑娘认错般地嘟哝:“邻居、朋友都以为我见到你爸了,和他在一起呆了七天。”她想造一个幻想,让自己让所有的邻居、朋友都相信:丈夫还是她的,起码眼下是的,她和他度过了这个一年一度仅有的七天探亲假,像所有分居两地的正常夫妻一样。

(21)她如愿地在雨中的小旅馆住满七天。除了到隔壁一家电影院一遍一遍看同一部电影,就是在对门的小饭馆吃一碗又一碗同样的馄饨,坚持过完了她臆想中与父亲相聚的七天。

(22)等上了火车,我发现行李中少了那个装小鱼的竹篓。我没有提醒妈妈,它该是个最痛的提醒。抑或,她有意将它遗失在那个角落。

(23)父亲再婚后很幸福。妈妈见到我就问:“会做菜吧?”我当然明白她指谁。我说:“做得很好。爸爸也戒烟了。”她赶紧垂下头走开,不敢再听。

(24)临回北京,我见她又把那竹凳搬到厨房。竹凳也上了岁数,透着灵肉般的柔韧光色。还有一堆小鱼。我不阻止她,欣赏着她工匠般的操作。她将一条小鱼铺平在案上,拇指的指甲一推,去了鳞,再以小刀一剜,去掉内脏。她已架起老花眼镜来做这桩事了,竹凳叫疼一样的“吱呀”。她说:“再有场劳改就好了,你爸又被罚到乡下,低人九等,就没有女人要他了,只有我要他。”她不敢抬头看我,怕我看见她眼里还是那片无救的天真,还是小姑娘那张因非分之想而绯红的脸。

(25)我将一篓子烘熟的小鱼捎到爸爸那里。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满桌是继母的国宴手艺。我对爸爸使了个眼色,将他熟识的竹篓搁在一边。他瞪了它一会儿,似乎也愁苦了一会儿,又去和一桌朋友嘻天哈地。

(26)这天父亲醉倒,当着七八个客人的面,突然叫了几声母亲的名字。客人都问,叫的是谁啊。我自然吞声,继母善良美丽的眼里,全是理解……全是理解……

(有删改)

1.母亲对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2.赏析画波浪线句子。

3.文中第(7)(15)(24)三段中,都描写了“竹凳”的“吱呀”声,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三处“吱呀”声的不同意蕴。

4.小说以“母亲与小鱼”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鱼”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