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文言文阅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上卿。   拜见

B. 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曾经

C. 臣尝有罪,计欲亡走燕。    私下

D. 今君乃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逃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B. 城不入,臣请璧归赵

C. 而赵弱,不可不许    D.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A.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 故燕王欲结于君

C.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4.翻译下列句子。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A 2.C 3.B 4.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②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能力。实词含义的解释,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中的词句。还可以联想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此外,还要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本题A项,拜:授与官职,任命。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静,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书斋》)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 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 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静。

D. 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2.下列对“书房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 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 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 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 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前天(星期六),某校高三学生习明偷偷跑去网吧玩游戏,而且很晚才回家,被爸爸和妈妈严厉地责骂了一顿。昨天下午,习明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又溜进了网吧。爸爸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抽了习明两个耳光。昨晚,习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今天一大早,习明拿着他爸爸包里的一千多元现金,离家出走了。事发后,家长很担心,立即和老师、亲朋好友等四处找人,并报告警察以寻求帮助。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习明,你想对习明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习明的爸爸或妈妈,你有什么话想对习明说?假如你是习明的好朋友或班主任,又想对习明(或习明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并明确倾诉对象,把想说的话写成一封不少于800字的书信。

要求:

(1)作文时,请补充副标题“致的一封信”,并自拟一个主标题;

(2)文章要符合一般的书信格式;

(3)书信的内容必须紧扣材料内容及含意,主旨要鲜明、集中。

 

查看答案

从逻辑学来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下面几种:①全同关系;②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④矛盾关系;⑤反对关系。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禺——《雷雨》作者   全同关系

B. 青年——学生              交叉关系

C. 文学作品——小说          包含关系

D. 黑色——白色              矛盾关系

 

查看答案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下列语段中门采尔的言外之意应是(  )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 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 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 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 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元杂剧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大都每本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或一场,楔子一般类似现代话剧中的序幕。

B. 元杂剧中的说白韵散杂陈,说白包括独白和对白等;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效果和动作等。

C. 元杂剧一剧四折由主角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旦主唱称“旦本戏”。《窦娥冤》即是旦本戏。

D. 元杂剧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窦娥冤》中“正宫”是曲牌名,“端正好”是宫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