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B. 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之处我已斧正。

C. 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B项“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C项,“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种由精简之风铸就的强固美学,又在绘画、书法以及其他艺术的品评诠释中递延放大,衍生出评点上的计白当黑、以无说有、以虚代实的“神、逸、妙、能”和各有所解之“九品中正说”。

B.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 为了推广折纸艺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益智又有趣的折纸活动中来,90后“折纸鬼才”秦坤经常跑到山区小学免费给孩子们义务授课。

D. 上海电影节,冯小刚直言,中国垃圾电影多,是因为追捧的“垃圾观众”多有很大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康熙皇帝看着自己眼前这些皇子,自语道:“不知他们哪个能够克绍箕裘,踵武赓续啊!”

②他一向很吝啬,看到家乡人民被洪水坏毁的家园,竟然细大不捐

③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漫长岁月,薪尽火传,得以延续和发展。

④鲁迅说:“‘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⑤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⑥为了庆祝我方队员铩羽而归,今晚我们定要一醉方休。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感伤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有些人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者还模仿这些人的口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该词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以65岁高龄带着满腔热情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本以为可以有所作为,但很快便发觉朝廷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深感失望和气愤。

B. 京口是三国时魏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宋武帝北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

C. 作者开篇就感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之后,镇江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在此建都的孙权却无处寻得了。

D. 辛弃疾对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明作者人到老年仍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E. 作者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失败来衬托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赫赫战功,这两个典故是表达对朝廷草率出兵的不满。

2.该词下片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请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D.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幸,是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B.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敬。

C. 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九位宾客上殿,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D. 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烧着开水的大锅中烹煮而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侧面突出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

B. 蔺相如将和氏璧献与秦王之后,见秦王并无偿城之意,便借“璧有瑕,请指示王”

的理由取回和氏璧,并以“人璧俱碎”来威胁秦王。

C. 蔺相如暗中让廉颇带人将和氏璧护送回赵国,自己留下来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最终取得与秦王斗争的胜利。

D. 蔺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比卿低一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