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阿弟 黎晗 她第一次来,在办公室窗户外面探一探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阿弟

黎晗

她第一次来,在办公室窗户外面探一探头,很快又缩了回去。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她又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阿弟!”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去,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绷着脸朝窗外问:“你找谁?”

她还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有没有碎纸旧报纸卖啊,阿弟?”

“哦。”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有啊,你进来吧。”他打开了虚掩的门。

她进来了。她的动作比脸上的表情要轻快许多,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归到了一起。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

“一斤两毛钱,阿弟。我去拿秤子。”她满脸堆笑地说。

“送你,都拿去吧。”他说。

“这么多,好几块钱呢!”她的脸上有点吃惊,又有点喜出望外。

“没事。你拿去吧。”他轻声道。

“哦……那我去拿袋子来装。”她小跑着出去了。

他点了一支烟。她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麻袋和一根拖把。

“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

他突然烦躁起来。“不要了,你去吧。我要做事了!”他板着脸说。

“好好好。这个阿弟人真好……”她麻利地把那些旧报刊塞进麻袋,一只手拖着袋子,另一只手举着拖把出去了。

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手头的事情却做不下去了。

她的声音,她的样子,她的动作,她消瘦的背影,她脸上谦卑的表情,太像母亲了……她的样子,就是记忆中母亲的样子。母亲如果在世……

林科长留了心,以后别人来收旧报纸,他一概回绝。屋角的报纸堆得有点高了,他会突然想起她。

有一回,林科长到另外一栋楼去开会,看到过道上堆满了旧报纸,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果然是她的收获,她正在帮人家拖地板呢。她突然看到他,有点害羞地笑了。林科长也笑着点了点头。旁边经过的同事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她渐渐在机关大院混熟了。林科长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她的手里拄着拖把,倚靠在门侧,跟机关工作人员在聊天。她几乎包揽了整个机关大院的废品收购业务。林科长远远地旁观着这微妙的变化,抽着烟,思绪突然就飘远了。

之后再到林科长的办公室来,她总是小心翼翼。有一次她试图表达什么,她说,阿弟你人真好,原来你也是做领导的,脾气怎么这么好呢!林科长还是微微一笑,什么都没说,拿起了一份材料看。她见林科长不作声,就知趣地走了。“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亲对儿子的称呼,也是哥哥姐姐对弟弟的称呼,在更大的范围内,只要是年纪小的男性,谁都可以这样叫。母亲一直到临终,都是这样叫他的。

快过年的时候,机关各单位大扫除,清理出来的旧报纸和其他废品特别多。林科长看到她推了一辆有些破旧的三轮车,接连几天都载着一大车满满当当的废品,吃力地骑出机关大院。最后一天,她带了帮手来,那是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看到那个男孩,他眼睛一亮。他默不作声地点起一根烟,慢慢地走了过去。

她骑在三轮车上,那个小男孩跟在车后面。“阿弟,你扶住,别让东西掉下来!”她嚷嚷着。车上的东西遮住了她的视线,她并不知道,林科长就站在车的后面。小男孩发现了林科长,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

小男孩和他小时候一样瘦,但是跟他长得一点也不像。林科长有些失落,却长吁了一口气。

林科长要走开来时,三轮车子突然急刹住了。她和她载满废品杂物的三轮车被门房拦住了。

是一个新来的保安,态度颇为强硬。她忙不迭地解释着:

“阿弟,我跟你讲,我一直在这里面收东西的……阿弟,我不骗你……”

“谁是你阿弟!”这个新来的保安不耐烦地呵斥她,“你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买的还是怎么的!”

小男孩紧紧拉着她的衣襟,林科长看见他眼里藏着的泪光,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这时候她看到了林科长。“阿弟……”她朝他虚弱地喊了一声。

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让那个保安的声音小了下去。

她和她满满的一车废品出去了,那个孩子跟在后面慢慢地走远了。

林科长目睹着这一切,心里涌出了一种酸楚。

过了年,林科长突然被任命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局长。上班的第一天,那个新来的保安唯唯诺诺来找他。

“领导,不好意思,那天……那天我刚来,我不知道那个女的是你家亲戚……”

“啊,你说什么?”新任的林局长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

保安走了之后,他把保卫科科长喊了过来。

从此,她和那个保安再也没有出现在大院了。

(选自《2015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将故事安排在一个单位的大院中展开,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特定的场所和背景,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也使情节紧凑集中。

B. 小说在行文中运用倒叙方式,交代“阿弟”这一称呼在当地的普遍性,有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C. 微笑、谦卑和勤劳使她在大院里渐渐混熟了,她带着拖把随时准备献殷勤换取他人免费的赠予,可以看出她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人。

D. 林科长看到小男孩心潮起伏,想到了童年的自己,因此在她们母子遭遇保安拦截时,立刻上去怒斥保安为她们解围。

E.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保安前倨后恭的表现以及新年后到办公室道歉,这些细节写出了这个人物势利的一面。

2.小说主人公林科长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她和那个保安再也没有出现在大院了”作为结尾,试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4.小说中的她称呼林科长和保安为“阿弟”,语气不同,心情不同,得到的回应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AE 2.①心地善良。同情她,旧快报不要钱送给她,刻意把报纸留给她;②感情丰富。难忘去世多年的母亲,思念母亲,爱屋及乌,默默关注她,并护送她们母子离开大院,内心酸楚;③细腻敏感。她要拖地令他烦躁,板着脸下逐客令;在意他人的目光,与她打招呼被其他同事看到,他很快走开了;④理性功利。保安走后,担心别人误认为她是自己的亲戚,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理智地抛开感情,马上让保卫科长开除保安并不让她再进大院,撇清了与她的关系。 3.①从情节上照应前文,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保安被开除与前文林局长怒斥保安相呼应;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而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心地善良、感情丰富的林科长变成林局长后,因为担心别人误认为自己与她有亲戚,急于撇清关系,阻止她再入大院也就自然了,又展现了他理性功利的一面;③从主题揭示上而言,这样的结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后,林科长在内在的情感与理性冲突时,做出了利己的选择;④从艺术表现上而言,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拓展了读者的想象,让人在意外和惊讶中陷入深思,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4.①她称呼林科长“阿弟”,有最初的套近乎、熟悉之后的感激之情和被拦在门口时寻求帮助的心情。“阿弟”的引起了林科长对母亲的回忆和对她的关照。②她称呼保安“阿弟”,急切地解释,想得到通融,遭到保安不耐烦地呵斥。这样写的效果:①在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多次写到“阿弟”这一称呼,具有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照应小说标题;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写出她与不同人交往时的表现和心情,充分展现她性格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保安和林科长听到这一称呼不同的反应也凸显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倒叙方式”错误,应该是“补叙”;C项,“可以看出她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人”文中没有依据;D项,“怒斥保安”文中没有依据。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同情她,旧快报不要钱送给她,刻意把报纸留给她”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心地善良”的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荀子在《劝学》指出,蚯蚓虽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荀子《劝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①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怀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故事:旧事,典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写自己为国担当重任,感到疲惫不堪,体质和才干必定无法支持,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的自知之明。

B. 颔联气概昂扬,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C. 颈联对被贬官流放,没有受到更严厉处罚的皇恩浩荡表示感谢,认为自己去当一名戌边的士卒是适得其所的。

D. 本诗是被流放出发前写的,但却没有明显的悲伤之意。在谦恭的言辞中,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愤激与不平。

E. 颔联对仗灵活,用“以”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与“之”对仗,显示出深厚的文字功力。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这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也。

(节选自《与高司谏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            忤:违背

B. 亦将闵足下不能                闵:怜悯

C. 此君子之贼也                    贼:盗贼

D. 庶乎饰已不言这过                庶:希望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B.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C.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D.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 宰相,是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与丞相是同一个官职,各个朝代的称谓是相同的。

C. 黜,本义是“黑暗”,在文中引申为“废,贬退”之义,指官员被降职或被罢免官位。

D. 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在信中称赞范希文刚正好学、有政绩,指出高司谏顾惜官位利禄,不敢主持公道忤逆宰相。

B. 高司谏之卑鄙在于干了“毁贤”的勾当后,还要装作“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作者生动地写出了他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

C. 作者对范希文品质、学识和为政才干的赏识与推重,目的在于衬托出高司谏卑鄙小人的丑恶面目。

D. 作者在信中既表达了对高司谏为老母亲着想的理解,又对他的行为表示愤慨,这说明作者内心是充满矛盾和无奈的。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2)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这不逮;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韩愈在《师说》中对如何择师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选择老师的标准与地位、年龄无关,而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曾出现过。(王勃《滕王阁序》)

(4)《离骚》中表明作者以前代圣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以汉朝良将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建立功业的机会。(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宴清都

卢祖皋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注】①琼管:古时候一种测量节候的竹管。据传旧时人们将芦苇这灰分装在十二律管,置于密室之中,到了某一节气,相应的律管中的灰便会飞出来。故有词中此说。②江城:这里指杭州。③泮:融化。④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代梁孝王所筑。⑤鸾分鉴影:典自范泰《鸾鸟诗序》,是讲一只鸾鸟失群后,照镜悲鸣,哀戚而亡的故事。后以此比喻爱人分离或失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春讯”七句描写了琼管灰飞,啼鸟声乱等初春景色,从自然与人事的声、色、香、暖等种种角度,渲染江城春色之绚丽与温馨。

B. “醉梦里年华暗换”,写时光流逝之迅速和词人恍惚不觉之心态,感叹年华逝去,光阴虚度。

C. “料黛眉”三句用语新丽精巧,写词人所看到的如黛眉般的垂柳又将隋堤重新铺满,鲜艳的花朵开满园林的初春景象。

D. “新来雁阔云音”一句描写了新飞来的大雁在辽阔无边的云天上悲鸣的叫声,渲染了悲戚的气氛,引人哀愁。

E. “春啼”三句描写了庭院中或是春雨如泣纷飞淋漓,或是云层若愁月光暗淡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了词人悲凄之情。

2.最后两句“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是什么意思,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