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800字的议论文。 春分刚过,溪海中学一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800字的议论文

春分刚过,溪海中学一株株香樟树已长出青翠的嫩叶,而那一片片老叶子則在微风中簌簌落下,像铺了一层黄毯。触景生情,感时而动,该校微信公众号发出《未来7天,滨海中学落叶不扫》倡议,校园启动“只检垃圾,不扫落叶”模式。

该校此举引发热议,对此事件,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落叶不扫自然道 看到泉州七中“落叶不扫”的故事,我也正在忙于写春天,也在看落叶和新芽。这一切交替轮换,都值得欣喜,都是自然与生命的一部分。不扫落叶,让自然而然的世界复归本源,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仿佛是自然的镜头,终于放慢了补全了,让学生们目睹了一个自然完整的世界,世界本应如此,本来自然。 树木本应新芽与落叶共存,而完成生命的交替和能量的自我补充。在自然的森林里,落叶是树木进行能量补充的最好方式之一,那种松软的腐殖土具有天然的肥力回馈树木。但城市里人们过于勤快地扫除,把落叶当成了不洁的东西,而切掉自然循环的一端。 我喜欢这种落叶厚积的景色。我其实早早就准备好要歌颂香樟树了。喜欢香樟树这样自然而然的生命交替。香樟树是常绿乔木,秋冬不落叶,于凛冽中继续保持着绿色。只在春天万绿萌生时,交替换叶,老叶脱枝,新绿焕发,不知不觉中,更换了生命的机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是古人观察四季轮回的基本认识。这本来就是自然道,与我们的身体也是同步的。只是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打破了自然的循环规律,而让我们深陷于城市丛林,离自然越来越远。如果不是泉州七中有“落叶不扫”这样的情趣,人们都忘记了,自然本来如此,树木与万物,本来如此。 【解析】试题分析: 参考立意: 1.把握教育时机,涵养人文情怀 2.留住校园落叶 营造文化氛围 3.成功的教育是唤醒 4.春风不扫落叶,诗意尽在校园 5.校园落叶不扫“撩”出情怀 6.落叶虽美,安全更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说理分析,要做辩证分析,避免片面性,通常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候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就还得说另一面。二是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不能认识它的本质和规律,分析起来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                   ,事物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对立面转化。例如,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继余秀华后,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络上持刷屏。范雨素的走红,令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民间蓬勃的文学力量。

B. 《朗读者》播出三个月以来,连续六周位列豆瓣综艺板块推荐位第一。截至5月1日,该节目全网播放量超过1.45亿次左右。

C. 日前,中国已同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并签订了相关谅解备忘录及自贸区协定。

D. 由法工委起草的《<国歌法>草案》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法案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国歌的奏唱、使用等行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些过期食品、含色素和防腐剂超标的食品,转基因食品,都经常冠冕堂皇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②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③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运动员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用整齐响亮的口号为他们加油助威。

④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⑤领导干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输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入素质全面提高。

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xuān)  巉岩(chán) 聒噪(guā) 撒手人寰(huán)

B. 害(qiāng)  蹂(lìn)    放(dàn)   归根结(dì)

C. (yǎn)   懂(méng)窥(sì)   残羹冷(zhì)

D. 括(náng)  罗(yǐ)   贼(máo) 鳞次比(zh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镇邮差

曹春雷

小镇窝在大山下,不大,只有南北一条街,政府机关、学校、商店、饭店……都在这条街上。从南到北,步行的话,也就是二十分钟的路程。小镇上开店的人,大都相识,你买我的东西,我也买你的,就算不是开店的,天天都在一条街上走,也都熟头熟脸的。

小镇上有个“邮差”,其实他并不是邮差,才十几岁,还是个学生,在镇上的中学读初中。但大家都说他是邮差。

他家原先在镇上卖肉,下乡收猪,杀了后卖肉。日子算是安安稳稳的。直到后来他父亲,一个胖但看起来很壮的人突然得急病去世。那以后,他家的日子就难过起来。

他母亲关了肉店,在镇上做清洁工,把打扫整条街的活儿都包了,很累,但能多挣点钱。只要有空,他就帮母亲打扫。每天早晨他背着书包走着去上学——家在街道最北面,学校在最南面,手里还提着袋子,顺路捡垃圾,这样,母亲就可以轻快点了。易拉罐、纸壳还可以卖钱。

渐渐地,镇上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大人们经常拿他做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多懂事啊。慢慢地,商铺门口乱扔东西的人少了,很多人在早上时,自动把自己的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

后来,他能捡的垃圾越来越少了。但他挺高兴。

那天早上,他像往常一些走着去上学,顺路捡垃圾。走过卖灌汤包的铺子时,大胡子老板走出来,问他能不能把一份包子捎给街南头自己的二哥家。他答应得很干脆。可大胡子老板却又掏出两块钱来,说是给他的脚力钱。他坚决不要,但大胡子很固执,非要给他,硬塞进他兜里。最后他只好收下,但只要了一块。

后来,每天早晨他经过灌汤包铺子时,大胡子都会出来,让他捎一份包子给他二哥。然后,硬塞给他一块钱。

不仅是大胡子,街上越来越多开店的人,都喜欢让他顺路捎一些东西。上学时,街北的人让他捎给街南的人。放学时,街南的人让他捎给街北的人。有人为了让他捎东西,专门等他。有时捎油条、烧饼等一些吃食,有时还替开五金店的老板捎一把钳子和一把扳子给他的顾客。有时还有青年人,让他捎一束鲜花……

毫无例外,这些人要捎东西的人都在这条街上,正好他顺路,硬塞给他钱也不容他拒绝。他每次都推让一番,只收一块钱。

他把人家给的钱都交给母亲。他问母亲,他们为什么非要让我捎东西呢,完全可以自己送去啊,反正隔着又不远。母亲抚着他的头,眼睛望向别处,半晌不说话,眼里似乎有了泪花,最后说,让你捎,你就好好替人家捎呗。你要记住,这镇上的人啊,都是好人。

他有时会自己带东西给人。镇上有个老太太,独居,每天坐在门口望着人来人往,他知道,她是盼她的儿女来。但他从来没看到过她的儿女来。隔上几天,他就从母亲那里要点钱,买上两个包子,给老太太送去,对她说是她的孩子让他捎来的。

在小镇上,他越来越有名气。

镇上的邮局,专门给他发了个可以斜挎在肩上的绿色邮包。

如果你到这个小镇上去,若看到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还斜挎着一个邮包,在街上快乐地走着,有时还哼着歌,没错,那一定是他,小镇的编外“邮差”。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4期)

⑴下列对小说作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护析鉴赏,不恰当的—项是

A.小说第-段的环境描写富有深意,既创设了主人公活动的场所,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B.大人们经常拿着小男孩做榜样来教育自己孩子,―是因为他的确很懂事,二是为后来小男孩无垃圾可检埋下伏笔。

C.街上越来越多开店的人,都喜欢让小男该捎一些东西。主要是因为他每天都顺路,而且工钱又很便宜,每次只要一块钱。

D.母亲抚着他的头,眼睛望向别处,半晌不说话,眼里似乎有了泪花。这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明母亲理解了小镇人的用心。

(2)有人说,这篇小说虽写的是“小镇邮差”这样的小事,但含意丰厚,主题深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的主旨。

(3)小说在刻画小男孩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