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五)】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

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五)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13岁的阮泽宇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设立“国家公祭鼎”,是首个国家公祭仪式的重要内容。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 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

 

(2)对于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并给出两点理由,言之成理,80字左右。

 

 

 

 

(1)习近平等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2)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意义重大,既是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与深切缅怀,更是对生者的警醒与鞭策,它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从而使得我们奋发图强,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解析】(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新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什么人可概括为“习近平等”,什么事则是“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由此可得出答案:习近平等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2)对新闻的评价应该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概括事件和评价事件。概括事件就是为南京大屠杀举行国家公祭仪式。评价事件要评价其对错、实质,要评价到点上,比如这则新闻,评价的重点要落在公祭仪式的价值、意义和影响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上质检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

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查看答案

2017届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概括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G20杭州峰会的精华可概括为14个字,即: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因为是诞生在杭州,人们把它称之为杭州精神。这种杭州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既是中国的,也是G20的,具有世界影响和普世价值。它一是要创新发展,科技驱动和绿色经济;二是要强劲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三是要努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扶助弱势群体,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快发展;四是要转型,从头痛医头应对危机,到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实现全球治理;五是要进一步实现金融体制改革,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总之,它具有里程碑意义,引领G20发展方向。

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四个共同,即共同创新增长方式、共同完善全球治理、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这一倡议也获得了高度认同。

 

 

查看答案

2017届山东潍坊中学高三上月考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微信红包的四个特点。

2016 年春节过后,微信红包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微信红包在功能设计上遵循了简单的原则,发送方与接收方通过微信进行发送与接收。积累的红包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微信红包在给诸多民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已形成种种怪象与隐患。抢红包已不局限于朋友圈中放松心情、试试手气,有人借各种理由讨要红包,使得原本你情我愿的招呼、问候、祝福等人际联系变味;不法人员盯上了微信红包这个载体,对其使用途径不断创新,新型的诈骗陷阱、手段花样百出。

 

 

 

查看答案

【2017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考试】下面是高三年级各班教室里常见的励志口号,请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120字左右。

不拼不博,高三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1)借助想象,描摹一个你高三生活中刻骨铭心的场景,要有细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2)你认为高三的学习生活就该如此吗?针对上述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查看答案

【2017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吟咏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紧扣诗句;语言表达简明、生动;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

(1)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