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①别绑架道德,②站在...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别绑架道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以来,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A

甚至

只要

B

或者

不仅

而且

只要

C

或者

不仅

而且

D

甚至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运用。本①处有明显的转折,“而”“但”都有转折的意思,这里用“而”与前文不连贯,故排除A、B,“或者”表并列或选择关系,②处是递进关系,应该用“甚至”,故排除C。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B. 所谓的求职贷,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毕业生以个人的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毕业生直接打入企业账户。

C. 除了被证实是持续增长的新生儿小头症的元凶,以及被质疑和格林巴利综合症有关外,寨卡还被认为可能对大脑造成其他危害。

D. 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一是因为智者志存高远,心想大事,不屑于拾人牙慧;二是因为智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知道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无须听信那些蜚短流长。

B. 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青春的火焰。

C. 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隐居生活。

D.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问世以来,就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E.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交代出赤壁大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2)《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侧重写众宾喧哗之动,生趣盎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浊题。

早夏寄元校书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注】: 玄晖: 南朝谢脁,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才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题目中的“早夏” 点明此诗写的是早夏之景,同时从“花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

B. 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

C. “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D. “绿岸草深虫入遍”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却听到了虫鸣的情形。

E. “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淑喜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袁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七十》,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 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母亲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这种行为称为“(丁)母忧”。

C. 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 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在表扬对政府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淑少时有风度。几岁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别人说他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被姑父王弘欣赏。

B. 袁淑孤傲耿直。州里任命他为主簿等官职,他都不愿做;姨表兄想要他去投靠,他也不愿意为此而改变旨趣,为此两人关系失和。

C. 袁淑深思熟虑。为刘义隆攻打赵、魏出谋划策,劝宋文帝北伐成功之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文帝认为自己没能力担此大任。

D. 袁淑临危不慎。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时威胁他,但他坚决拒绝并大骂这是大逆不道之事,后来刘劭下令,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