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匠心独运秦玉峰 秦玉峰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匠心独运秦玉峰

秦玉峰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的制作者。

秦玉峰已经58岁,自从16岁进入东阿阿胶厂,有幸品尝阿胶,秦玉峰从此便爱上这种滋补品。日子久了,像其他人抽烟一样,“有瘾”。他笑言:“我是吃阿胶长大的,吃了42年啊。”

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1974年10月,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秦玉峰最初只是一名临时工,什么活儿都干。

刚进厂时,他对阿胶没有概念,只觉得“好吃、特香”。然而,在工厂日子久了,他开始觉得阿胶“神奇”,并被它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绑在一起,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

秦玉峰在进厂第二年成为学徒工。他的师父是一位叫刘绪香的老药师,刘药师是同兴堂阿胶炼制工艺的第七代传人。崛起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东阿同兴堂胶庄,因卓越的炼胶技术闻名于京城,其产品成为贡胶。建国后,其传承者进入国营东阿阿胶厂。

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跟随师父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从泡皮、切皮、化皮,到熬汁、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等,全套制胶技法逐一研习。他那时候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着师父把刚收购的驴皮浸泡到泡皮池里,直到驴皮泡软,再一一洗干净,然后刮剃驴毛,晾晒。驴皮晒干之后,他再跟着师父把驴皮切成小块储存。到了冬天,才开始上锅学习炼胶。

只有经师父考核合格之后,学徒们才能学习下一道工序。对大多数学徒来说,他们只有机会学习几道工序,师父并不会传授全套炼胶技法,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是精通一道或数道工序。只有少数优秀学徒才可能学完全部技法,通常要学习三到五年。

少年时的秦玉峰因为感到找工作不容易,“干什么都很珍惜”。他勤奋、好学,冬天里在大铁锅前近乎玩命地干活。“阿胶这一块,我全做过,从皮的处理、炮制到熬胶。”他说,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这样的艰苦学习持续了多年,他成为习得全套制胶技艺的少数者,也逐渐成长为阿胶制作这项国宝级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他不再是个临时角色,一年年过去,他从学徒工成长为企业的执掌者。

2006年,在进入工厂的32年之后,他成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两年之后,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玉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再只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国家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阿胶的传承者,秦玉峰的责任不仅是传承这项技艺、产业,还要把阿胶文化流传下去。在某种程度上,他不仅是阿胶技艺的传承者,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他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

他在东阿阿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阿胶文化,搜集整理阿胶古验方3200余个、膏方200多首、医案1750余个、“治未病”的膳食养生方近百个,对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医名家论述进行研究,挖掘阿胶更多的药用价值。他把这个项目称为“阿胶价值回归工程”。他还组织修缮中国阿胶博物馆,建立东阿阿胶城,以巡展、推介会的方式向国内外传播阿胶文化。

“对文化梳理、挖掘,开发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收集了三千多个方子,恢复古方生产线,这是文化推广,也是文化营销。同时,我们用现代循证学的方法研究这些古方子,做剂型创新,以让消费者服用更方便。”秦玉峰认为,中医药文化经过3000年的积累,博大精深,如果只是借助数秒的广告,人们很难读透,只有通过文化加体验,才能向世人展示中医药的美丽。此前,他与国家中药局、国家旅游总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国家“健康旅游”,通过旅游体验,寓教于乐,让阿胶文化走向世界。

(选自黄剑《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58岁的秦玉峰现任职于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他不仅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

B. 秦玉峰刚进厂时,就被阿胶的“神奇”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密不可分。

C. 秦玉峰跟随师父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对制胶技法逐一研习,最终习得全套制胶技艺。

D. 秦玉峰在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下列对秦玉峰相关事例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时,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临时工,所以他什么活儿都干。

B. 秦玉峰的炼胶技艺高超,这既离不开老药师刘绪香的卓越的炼胶技术与传授指导,也与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分不开。

C. 秦玉峰少年时勤奋好学,近乎玩命地干活,以至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D. 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深知这点,他积极表现,希望得到师父的关注。

E. 阿胶行业大名鼎鼎的秦玉峰,以积极的工作热情,通过文化加体验的方式,正在将阿胶文化展示给全世界的人们。

3.秦玉峰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他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本回答。

 

1.B 2.CE 3.(1)秦玉峰在东阿阿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阿胶文化,并把这个项目称为“阿胶价值回归工程”,(2)阻止修缮中国阿胶博物馆,建立东阿阿胶城。(3)通过旅游体验,寓教于乐,让阿胶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 1.试题分析:B“秦玉峰刚进厂时,就被阿胶的‘神奇’所吸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刚进厂时,他对阿胶没有概念,只觉得‘好吃,特香’”。 2.试题分析:(A强加因果“临时工”与“什么活儿都干”没有因果关系。B“也与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分不开”无中生有。D“他积极表现,希望得到师父的关注”错误。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影子父亲 

一心 

近些年,受多种疾病的折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父亲处处让她,有时被激怒了,也跟她争吵几句。可吵归吵,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他怕母亲摔倒。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父亲曾一脸自豪地跟我说。他以为自己很强大,此生给母亲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没有什么能够攻克它。可这场重病,却让他的大厦轰然倒塌。住院没几天,母亲的病情逐渐加重,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吃。下危重通知书的那天,我们刚好都不在,是父亲签的字。他仿佛一下子老了,挺拔的军人身姿佝偻下来,一紧张就掏出速效救心丸服用。只要我们被医生叫出去,一回来,他的目光就警惕地在我们的脸上扫来扫去,察觉有什么异样,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只能睡在医院的一张窄椅上,也睡不踏实,一听到母亲咳嗽他就爬起来。我们兄妹几人轮流值夜,逼着他休息,可发现他睡着时常常做噩梦,蜷着身子,一头汗,手攥得紧紧的,掰都掰不开。他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怎么行?

我们决定请一个护工,晚上照顾母亲。可父亲不同意,一向温和的他血红着眼,向我们吼道:“你妈不会说话了,要翻身、咳痰,护工晚上睡着了,才不会管呢!不行!”

我也急了,提高嗓门说:“这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日子长着呢!你已经是快八十岁的人了,不注意休息,你如果累垮了,我们照顾谁?”

在我们的坚持下,父亲做了让步,晚上回到弟弟家睡觉,但白天执意要去医院,我们也只好随他了。因为放心不下母亲,他总是想办法拖延时间,很晚离开医院,晚上又常常失眠,睡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又总是赶第一辆公交车到医院。在医院,他一刻也不肯休息,给母亲按摩,独自跟她说话,用针管一点点给她喂流食,推着轮椅在走廊里转来转去……

过度的劳累,让父亲差点倒下。一天半夜,父亲房间灯亮了。弟弟也醒了,起来一看,父亲捂着胸口,面色苍白,才知道他胸闷心慌。弟弟吓坏了,知道父亲心脏不太好,况且两年前放过支架,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确定是太紧张、太劳累造成的胃病。

父亲如释重负,去医院的路上步履如飞。母亲正忧心忡忡地等着他,一听说没大事儿,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一遍遍摩挲着父亲的脸,激动得泪流不止。父亲也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一手紧紧抓住母亲的左手,一手为她擦拭泪水。我们也潮湿了眼,走出病房,让他们享受这份不幸中的幸福。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一再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他满口答应道:“你放心吧,我以前想得很明白,不怕死,可现在怕了,我死了你妈怎么办?为了她,我也要好好活下去!”

从康复医院回来,母亲睡眠不好,我们建议轮流陪护,可父亲一定要睡在母亲身边,他说:“你妈想说什么我都懂,在康复医院的时候,晚上受了很多委屈,以后我绝不离开她。”

可他照顾母亲,晚上常常睡不好,几天后便憔悴不堪了。我们硬逼着他睡到二楼,半夜两点左右,我听到卧室外有脚步声,走出房间,看到父亲正蹑手蹑脚地准备下楼。被逮了个正着,他忙不迭地向我解释道:“楼上太冷啦,楼下暖和,再说你妈需要我。”

看着他慌张地下楼,步履蹒跚。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流了下来,父亲这一年老了许多,他一生辗转,从四川到东北,到青藏高原,再到江南,几十年的跋涉,他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他不再看看了几十年的《新闻联播》,不再练练了几十年的气功,不再读读了几十年的《易经》。他只关注母亲,关注她每一个眼神和手势的内容——“你妈今天心情不错,吃饭有进步……”“你妈这阵儿好像瘦了……”“你妈今天在写字板上写着不想活了,说是拖累我们了,唉……”“你妈……”

母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她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全然没有了自我,他活成了母亲的影子。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人生是苍凉的,赤身而来,赤身而去。可我的老父亲却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在你孤独的生命航程里,有这样一个摆渡者,始终撑着一船风雨一船爱,陪伴你度过岁月的河流。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是母亲因疾病折磨身体越来越差,对父亲强烈依赖的真实写照。

B. 母亲病重住院后,父亲出现了一种异常反应: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可见父亲固执、任性的一面。

C.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押解”一词写出了“我”为人子女的孝心却得不到父亲理解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 “他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父亲的伟大形象。

2.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令人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子有篇《养生主》,专门谈养生。其实不光是《养生主》,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大宗 师》《应帝王》这样一些鸿篇巨制,都与养生直接相关。庄子的养生之道,不过是“游刃有余”,也 就是避开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在人生的罅隙中行走。

自然,真正意义上的“养生”,必须做到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摆脱一切名缰利锁,人在获得一种逍遥自在的超脱之后,生命才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 。

在我看来,道家的“养生”,养的不仅是人的肉身,更重要的是人的自由意志。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才说过一句与“养生”看似矛盾的话,老子说:“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道家讲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夕卜,绝不是像儒家那样,为了以身殉道,而恰恰相反,是为了追求人的自由意志,是一种精神上的大自在、大解脱。

与道家重“养生”不同,儒家重“养气”。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孔子的这句话中,当“生”与“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牺牲生命,成就仁德。这一思想,孟子将之发扬光大。孟子在那个著名的类比推理中,得出“舍生取义”的结论, 这个结论与孔子“杀身成仁”的思想遥相呼应,可见在这两位古代的圣人心中,人的生命,同仁与义相比,真是轻如鸿毛啊!

在儒家看来,人要成就仁德,自然要靠后天的修炼,修炼的途径就是“养气”。孟子有句著名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所谓“浩然之气”,不是人的血勇之气。这种“至大至 刚”之气,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可以一劳永逸获得的,而是要日积月累,心中始终装着仁义,借助仁义的浸润和哺育,在心灵中一天天生长而成的。

表面看起来,“养生”与“养气”在思想上相互冲突,但是,我们如果抛开表面的差异,直指其内在的本质,我令]就会发现,无论儒家,还是道家,其实都有一种超越肉身的更高层面的追求,正 是这个更高层面的追求,才使人的生命真正闪烁出夺目的光辉。在道家,那是在追求灵与肉的完整,灵与肉的和谐统一;在儒家,那是在撕裂肉身的创痛中,获得一种殉道的崇高与快感。这种快感表面上近乎自虐,但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朽动力。

中国文化中“养生”与“养气”这两个传统,犹如两条河流,最终融汇到中华文明的大海中。 其实,在很多旧式文人的身上,这两股力量都是并存的,儒道兼综,从来就是中国旧式文人的基本选择。可以仕则仕,可以隐则隱,在“仕”与“隐”之间,在“养生”与“养气”之间,腾挪跌宕,此消 彼长,而又相看两不厌,这就是中国旧式文人的可爱之处,也是中国旧式文人人生富有弹性的地方。不走极端,左右逢源,这样的文人风采,绝不能成为时代绝唱啊!

(摘篇自渊默《养生与养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家重“养生”,庄子的《养生主》专谈养生,其所著《内篇》中的《人间世》《大宗师》《应帝王》等鸿篇巨制也都直接与养生相关。

B. 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摆脱一切名缰利锁,追求心灵逍遥自在的超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C. 道家倡导的“养生”,其实并不是要保养作为生命载体的肉身,而是要追求人的心灵、意志的自由,让生命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D. 老子说过“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其与儒家舍生取义不同,他倡导追求人的自由意志,追求精神上的大自在、大解脱。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儒家重“养气”,孔子反对“求生害仁”,主张“杀身成仁”,在他看来,当“生”与“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牺牲生命,成就仁德。

B.儒家把“养气”看成是成就仁德的重要途径,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阐释其含意,提出“养气”的方法与态度等。

C.儒家倡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人”“义士”在牺牲生命中获得殉道的崇高与快感,他们这种精神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朽动力。

D.道家的“养生”主张,使中国旧式文人的人生富有弹性,让他们在“仕”与“隐”之间腾挪跌宕,左右逢源,此消彼长,相看两不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张避开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在人生的罅隙中行走,孔子主张当“生” 与“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牺牲生命,成就仁德。

B. 孟子认为“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日积月累,心中始终装着仁义,借助仁义的浸润和哺育,在心灵中一天天生长而成的。

C. 表面看起来,道家的“养生”与儒家的“养气”在思想上相互冲突,但是,我们如果能够透过其表面的差异,就会发现两家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

D. “养生”与“养气”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两个重要的分支,对旧式文人影响深刻,儒道兼综,从来就是中国旧式文人的基本选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弟子去请教师父:人生的美好希望需要什么呢?

师父道:幻想。

弟子问道: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希望呢?

师父说道:去掉幻想,努力行动。

弟子不解。

师父说:人生如果没有美好的幻想,怎么会产生人生的美好希望呢?然而你如果一味地沉湎于幻想中,幻想永远只是幻想,就会成为虚幻。只有去掉幻想,努力行动,才能成就人生美好的愿望。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微电影”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不含标点)。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形式灵活的微电影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而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与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华文化是自强不息而又开放包容的文化。

中国古代哲人早就看到大自然运行的一条重要规律,并由此引申出人生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予以自强不息。”天道是刚健的,君子效法天道,应以刚强立身,自强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   ①   

然而,自强不息并不是自我封闭。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化的品格。    ②   ,吸取其中的营养,使它们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禅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又如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在八世纪前半叶,人口已经到达百万之多,居住着不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和留学生、求法僧等,以及大量的外来的商贾。许多国家的使臣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除道教和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也都得以传播。   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