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踯躅(zhú) 脚踝(huái)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zhú)  脚(huái) 便佞(pián) 鳞次比(zhì)

B. (xuán) 颠(zhì)  哭(dòng) 素以为(xuàn)

C. (luán) 感(kuì)  莞尔(wǎn)  卷浩繁(zhì)

D. (bì)   服(xùn)  黑魆(xū) 虎豹之(kuò)

 

B 【解析】试题分析:舷 xián恸哭tòng。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经常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看见没座的老人、小孩很想让座,可想想自己一天也挺累的,最终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坐着没动;看见有人带着孩子求助,心有同情,却因疑心这是拐来的孩子,便悄然走开;听见有人问路,想插嘴相助,转念一想,“何必多此一举”,又若无其事地经过;看到有老人倒地,也想去扶,想想“彭宇案”,又担心被讹,于是远远躲开;看到小偷小摸,也想大喊一声,挺身而上,可想到曾有很多人“流血又流泪”,最终选择了沉默......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可最终却没有付诸行动。

对以上材料内容,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呢?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荀子 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

②韩愈在《师说》中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过精彩的论述,这就是“                                 

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                                 ”两句,抒发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醉中留别杨六兄弟》①

白居易

春初携于春深散,无日花间不醉狂。

别后何人堪共醉,犹残十日好风光。

惜别

宋程公许

酒莫多斟且缓觞,停舟沙步更徜徉。

清江后夜长相忆,剩捻梅花诉断肠。

注: ①诗下原有题注“三月二十日别”。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白诗首句借叙事抒情,“春初”与“春深”相对,点明聚散时间,“散”与“携手”对比,突出了留别的主题。

B. 同是写离别饮酒,两诗截然相反,白诗写饮酒至醉,程诗却写少斟慢饮,而惜别之情同样深切,可谓异曲同工。

C. “无日花间不醉狂”写诗人与朋友醉中观花,两人洒脱不羁的形象如在眼前,彼此意气相投,写出了相聚之欢乐。

D. 程诗写停舟不发在沙滩上与友人一起漫步,“徜徉”既写出了二人意趣相投、情谊深厚,又透露出分别之前的伤感。

E. 白诗第三句表达了离别后无人可以共醉的伤感,突出了情深难别;而程诗“相忆”在末离别时,更见其难舍。

2.两诗末句在表达上有何异同?诸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 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 ,来者日多  

(选自《明史 郑和传》)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②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③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抗癌秘方

竹韵

张大爷又突然发病,高烧不退,被送到医院。正好赶上李医生值班,一看送来的病人,他忍不住惊呼一声:这老爷子还活着呢!

这倒不是李医生说话刻薄,张大爷实在是个老病号了,经常被送过来抢救。对他的病历,几乎所有医生护士都了如指掌:严重的肺气肿、心脏病、肝囊肿、脑血检、高血压......每次张大爷被送来时,医护人员都以为这次他肯定挺不过去了,但每次张大爷居然都能硬阔鬼门关。好在离休老干部的医药费都是由国家负担,不然,单是这抢救费用就足以让人倾家荡产了。

虽然这次张大爷又化险为夷,但是李医生的心情却很沉重,因为这次又查出新的病症--肺癌,而且已经是晚期了。老人家的生命看来是真的走到尽头了,最多还有三个月。

张大爷再一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求生欲望。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对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极其敏感,但他从来不抗拒治疗。最让人动容的是,癌症晚期的疼痛是极强烈的,但张大爷坚持不用止痛药,有时候护士看不下去,想劝他打一针,张大爷总是摇头,然后很认真的说: 不行,我怕像3号床那样,大爷说的3号床,是另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也是疼痛难忍,只能靠止痛药维持一小段时间的安静。结果有一天,打完止痛药后,他安静的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李医生和护士们私下说到张大爷,都忍不住说: 别看这老头儿当年叱咤战场,杀敌无数,到老了,照样怕死。

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大爷奇迹般地又开始恢复,居然能够出院回家了!同病房的病人羡慕得不得了,纷纷问李医生:是不是给他用了什么特效药?或者他身体里有什么癌症抗体?要么就是他有什么偏方 ?

从此,张大爷是抗癌明星的事便不胫而走。五月,社区里专门织织了一次抗癌明星活动,以激励那些患病的老人,张大爷也在被邀之列。会上,大家都踊跃发言。交流用药心得,介绍自己的抗癌经历,唯独张大爷,始终沉默不语。

一向是火暴脾气的王老头儿不乐意了:我说老张,你这可就不对了。这种活动重在交流,难道是你有什么秘方偏方故意不说?你的病情算是最重的,可看起来恢复得最好,肯定是有什么秘密!大家都把热切的目光投过来,是啊,都是身患重症的病人,谁不想发现

救命的良方啊。

张大爷仍旧沉默,一声不吭,大家问得紧了,他就小声说一句: 别问了,说了你们也不信。

王老头儿继续激他: 你可别跟我们说,就是因为怕死,所以才一直耗了这么久!咱们都到这个岁数了,都怕死,若单靠这一条就能从鬼门关里进进出出,咱都不用去医院了!

张大爷的嘴唇哆嗦半天,终于开口了:我儿子四十多岁了,一向游手好闲,干啥啥不行,连个正经工作都找不到。到现在,养老医疗保险都没有。儿媳打零工,一个月的工资自己糊口都困难,孙子马上上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就得好几万,靠他们,能供得起吗?女儿女婿也都下岗,又没有技术,又不肯吃苦。今年又赶上房子动迁,单是动迁费、回迁费、装修费就几万块,她不吃不喝也攒不出那些钱来啊。都是亲骨肉啊,我哪个舍得不管?我每月离休金有两千多,医药费还有国家管,只要我活着,儿子就能有饭吃,孙子就有书读,女几就有房住。我要是死了,他们怎么办?想当年,枪林弹雨我都没怕过,我不是怕死,我是......不敢死啊!

大家都沉默了。张大爷的眼里流出混浊的眼泪,他伸出枯瘦的手擦了一把,一拍桌子:如果说我有抗癌秘方,只有一个,那就是: 养两个不能自食其力的孩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交代张大爷是个离休老干部,多种疾病维身,却每次都能硬间鬼门关,花费甚巨,反映了百姓医药费用负担过重的主题。

B. 小说中间加入张大爷坚持不用止痛药的细节,体现了张大爷不想稀里糊涂地死去的心理,也可看出张大爷与疾病顽抗到底的精神。

C. 小说安排了李医生和王老头两个人物,独具匠心。他们两个人的作用是:既设置了悬念,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张大爷虽然爱儿心切,但利用自己离休金和国家负责报销的医药费为儿女谋福利,也说明了他多多少少有一些自私的心理。

2.文中画线句子中“怕死”和“不敢死”看似同义,其实不然。请试作分析。

3.小说的突出特色是悬念叠加。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悬念叠加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