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也是人们现代乡愁的有效“消纳地”。近年来,尽管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外援性力量都积极介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但由于“不在场”,外部力量无法有效转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这是传统村落保护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原因。

②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村官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③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

④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⑤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⑥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是中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基点。保护好传统村落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在“国家在场”的语境下,保护传统村落关键在于村落民众的“在场”和“文化自觉”,核心在于发挥新乡贤的“领头羊”和“引阵雁”作用因此,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制度大力吸引新乡贤回乡,让他们引领和带动村落民众自觉珍惜和保护传统村落,自觉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生产”,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选自2017.5《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府的外援性力量无法有效转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线发展的内生力量,这是导致传统村落保护功亏于篑的根本原因。

B. 新乡贤是现代社会中“先天持有在地知识、先天具有在地社会网络和地方威望”的村落精英,如果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解决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

C. 对传统村落的修复是指恢复传统村落的基本格局和传统建筑.再造是指根本性地改善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质景,只有“修复”,才能“再造”,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

D.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我们保护好传统村落,可以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贏得未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用“精粹”、“活化石”、“消纳地”等词来比喻传统村落,其目的是表明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

B. 文窣笫③④⑤段从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村落文化、村落共同体这三个方面,依次论述了传统村落保护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C. 文章论述了新乡贤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具有的“催化”与“聚合”功能及“燎原' “领头羊”和“引阵雁”的核心作用。

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新乡贤的优势,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方向,最后论证了保护好传统村落的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护好传统村落,科学有效地吸引新乡贤回乡,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B. 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如果没有新乡贤的启蒙、引导和指导作用,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C. 传统村落共同体向新的村落共同体“聚合”过程中,村落民众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D. 习主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保护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传承中国农耕文明,有利于我们获得这种自信。

 

1.D 2.C 3.A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政府的外援性力量”,表述错误。原文说:“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外援性力量“根本原因”表述错误,原文是“重要原因' 。B项“如果……就”假设不成立, 新乡贤的作用只是一方面。C项只有“修复”,才能“再造”,两方面是条件关系,原文表述是并列关系。 2.试题分析:C项“核心作用”错误,原文说:核心在于发挥新乡贤的“领头羊”和“引阵雁”作用 3.试题分析:A“保护好传统村落,科学有效地吸引新乡贤回乡,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表述不完整,还需要加上“让这些回乡的新乡贤引领带动村落民众自觉珍惜、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文化再生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

②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认为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其实,不知“学”如此,生活中,我们行、游、读、友、爱、善、乐……无一不是如此。

请以“_______而不思则罔”为题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纸上。

 

查看答案

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80 字。

①《论语》《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这四部名著,你最欣赏哪一部?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阐明理由,要求: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②《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这三部作品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夏瑜、爷爷、孙少平。上述哪一人物形象最令你感动?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不少于10 行),表达你的情感。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

①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②2500 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 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 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③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④“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⑤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 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伏尔泰、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⑥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 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⑦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

⑧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⑨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⑩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11两千多年来,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等诸多儒家元素,写进我们的课本,嵌入我们的名字,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12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有影随形。

○13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经过两千年长途旅行的古老儒学,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

○14 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

○15 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文过饰非与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

○16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17 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①。

(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

注释:①语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在第④段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舟 旗 灯 媒

B. 煤 旗 舟 灯

C. 灯 媒 旗 舟

D. 旗 媒 舟 灯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写孔子比“古希腊三贤”年长,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B. 第⑥段列举诸多事例意在说明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等理念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

C. 第○13段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必须要消污去垢

D. 第○16段以《圣经》、《古兰经》类比,表明儒家经典在当今应当得到国人的尊重与诊视。

3.选出下列内容不是表现君子品格的一项( )

A.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学而》)

B.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C.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论语·子路》)

D.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4.赏析文中第九段画直线的语句

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5.第12段中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文章提到作为经典的《论语》是“不老”的。《论语·述而》中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请联系实际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宇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处听雾雨愁,白浪翻空东浮玉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②。

注释:①浮玉:喻指金山。 ②杪(miǎo):树梢。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桑子》开篇以“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述,令人印象深刻。

B. “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 《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 这两首诗词皆出自于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C. 花脸云煲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筝》)

D.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刺《赠弹筝者》)

3.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水”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常用来表达情感。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它来喻亡国之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它来感慨人生失意;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在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中,修身是基础。在《论语》中,孔子就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儒家经典《大学》中,也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认为“心正而后身修,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同在《中庸》中,儒家也用“博学之,⑦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五点,明确了“为学之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