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暗示菜大爷受到了邻里四周的爱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

B. 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 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D.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2.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D 2.①对比: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受邻里欢迎的原因;②推动情节:老李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同时,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③深化主题:文章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3.①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②人物形象上: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或突出菜大爷因自感有负诚信做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情感表达上: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④艺术效果上: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耐人寻味。(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暗示”说法不恰当,文中明确表明了大家对菜大爷的热爱;B项,“倒叙手法”错误,这里是插叙手法;C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小说中人物设置的主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侧面烘托、推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小说中老李头这一形象的设置,首先与菜大爷形成对比:说明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推进故事情节:因为老李头生病,菜大爷送他上医院,表现了菜大爷乐于助人,同时有了下文菜大爷帮老李头卖菜,使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升华主题:结尾处老李头的困惑,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艺术效果上入手进行分析。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照应,使情节设置更合理。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感变化上,通过结尾老李头的疑惑,作者含蓄地表达出对菜大爷的敬佩。艺术效果上,菜大爷因帮助别人而陷入愧疚,最后搬家,具有戏剧性,引人深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朴素之美

陈望衡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四是精诚观。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18日)

1.下列有关“朴素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朴素观”由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了自身的学说。

B. “朴素观”与主要由道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C. “朴素观”在我国农业社会从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

D. “朴素观”在工业社会被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朴素观”主要包括崇山天然、纯真的本色观;不慕繁华、名利的恬淡观;充满生气、简介的清新观和以诚信为美的精诚观。

B.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视朴素为美,认为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C. 罗丹所说的“自然总是美的”“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和中华民族倡导的“朴素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在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倡“朴素观”的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

B. 工业社会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C.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

D. 在现今社会中,我们要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来努力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懒人经济”近期在高校蓬勃升起。在校生用手机在线下单支付,不出寝室,享受外卖等上门服务:不少学生还花钱购买其他同学提供的各种“跑腿”服务。部分高校为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上述行为予以明令禁止。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们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轻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而成为中国的崭新名片。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互联网+”,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影响力增强,必然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进而带动我国科技实力的整体提高。

①不是只有发展“互联网+”才能提升我国的影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面对突发事件,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通报。然而,_______,让群众感到通报变了味。对一些官方通报中高频出现的“领导重视”现象,同样应引起重视。如河南省某市一公司发生火灾,该市官方微信对此发布新闻通报,通篇263个字,有165字在介绍“领导重视”,而对公众更关心的事故原因和伤亡等情况,仅有寥寥14字。对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_______,无需反复强调。在公众看来,官方通报与其反复强调“领导重视”,_______。如在一些火灾通报中,相较于领导的“高度重视”,事故现场的详细情况、后续处理措施及有针对性的防火安全提示,才是社会公众更为关注和需要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亲自登门看望事故中受伤的员工,并向该员工的家父和家母表示亲切慰问。

B. 作为当地的人大代表,他为人正直,性格坦率,敢于在人代会上发表自己的拙见,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C. 外交部发言人严正表示:我们奉劝某些国家,要信守承诺,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立即停止对台军售。

D. 向为俗所缠,未能早来拜访,望先生勿怪。今天有机会惠临贵府,得见先生风采,晚辈深感荣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