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俗 邵凤丽 礼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概括,是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俗

邵凤丽

礼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概括,是寓礼于俗、以礼节俗的生活文化模式。从文字学角度看,《说文解字》中记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字表示向神灵祈福的实践活动。最初的“礼”字代表着人类对祖先、神灵的祭祀实践行为。在后代的社会生活中,“礼”的意义扩展为礼仪、礼义、礼制等,并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要素。

《说文解字》中记载“俗,习也”。“俗”的原始字义,一是指鸟不断地练习飞翔,用在人事活动上指人对某种事物的仿效,并暗含传续、习染的意义。“俗”的这种意义后来延伸为民众的习性、习惯;二是指“欲”,《释名・释言语》载“俗,欲也,俗人所欲也”。“俗”与“欲”在上古通用,俗常用作欲,表示心里的期望。

在古代文献中,“礼”与“俗”连用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礼・土均》载“礼俗、丧纪、祭祀,皆以地媺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礼俗与丧纪、祭祀并用,表明礼俗是与丧纪、祭祀相类同的生活事项。

在历史进程中,习俗的产生时间要早于礼的产生时间。习俗是自发形成的社会习惯,具有朴野、驳杂的特点,往往缺乏统一性,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面对财富、权力分配的时候,就需要将“俗”固定化、程式化,上升为规整的、严密的、具有统一规范的“礼”。这样,圣人遵天地之序而制定“礼”,“礼”则可以对朴野的习俗进行节制、训导。礼俗建立在对习俗遵从的基础上,因此用礼俗来统御人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历史进程上看,中国礼俗文化从先秦时期开始萌芽,后经过两汉时期国家礼制的礼俗化之后,把礼仪观念推向庶民,加速了民间礼俗文化的定型速度,并使其成为维系秦汉以后民间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两宋之时,由于民俗生活的重大变迁使得礼俗文化出现了新的变革。在国家礼制加大对民间习俗吸收的同时,出现了以指导民俗生活为目的的私家礼仪著作,使得庶民礼俗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是面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以及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近现代学人开始重新思考礼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未来发展。

在“礼”与“俗”的关系中,自“礼”形成之后,“礼”就对习俗进行规范和制约,并根据习俗的变迁来调整自我。同时,作为“礼”产生的母体文化,“俗”亦能在礼文仪节方面对礼进行吸收利用,不断吸收礼制的周密形式,制定规范与调试民间家族社会的条例俗规。这样,“礼”与“俗”之间的互动滋养,使得礼俗文化具有了蓬勃的历史生命力。同时,礼俗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也实践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之中;它对社会的影响既深且远,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无不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如何促使传统礼俗文化沿着积极健康的道路发展是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俗既是一个专有名词,也可以理解为“礼”“俗”两个名词,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B. “礼”字在《说文解字》中理解为“事神致福”,即表示向神灵祈福的实践活动,是将其固定化、程序化后具有统一性的习俗。

C. 萌芽于先秦的礼俗在两汉时推向普通百姓,成为维系民间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其对当代社会的秩序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D. 礼俗是一种特定文化,由能互动滋养的“礼”和“俗”共同构成,对社会作用深远,能影响和制约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现存的文献中,“礼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然后历代传承,最终形成寓礼于俗、以礼节俗的生活文化模式。

B. “俗”既指练习、传续、习染,也指人们的期待,还可理解为人们因内心期望而仿效事物形成的某些礼节和习惯。

C. 礼俗由圣人尊天地之序制定的礼对自发形成的具有朴野、驳杂特点的习俗节制、训导而得到,可以说礼俗超越了习俗的规范。

D. 私家礼仪著作的目的是指导民俗生活,促进庶民礼俗的发展,这种著作由国家礼制加大对民间习俗吸收而产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字最初代表人类对祖先、神灵的祭祀实践行为,“礼”与“俗”结合后从丧纪、祭祀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事项。

B. 习俗和礼俗是两个内容有区别的概念,习俗是自发形成的社会习惯,礼俗是建立在对习俗遵从基础之上的各种场合的礼节。

C. 在“礼”与“俗”的关系中,“俗”是“礼”产生的母体文化,并且也能对礼制的周密形式进行吸收,制定规范与调试民间家族社会的条例。

D. 民俗生活的变迁会使礼俗文化出现变革,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处于刚烈转型期时就要注重促进礼俗文化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B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面对财富、权力分配的时候,就需要将‘俗’固定化、程式化,上升为规整的、严密的、具有统一规范的‘礼’”,不是“向神灵祈福的实践活动”的固定化。 2.试题分析:原文“在国家礼制加大对民间习俗吸收的同时,出现了以指导民俗生活为目的的私家礼仪著作”,是并列关系,选项是“因果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釗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劫员喜欢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去“困难区”找导极限,练习未掌握动作。

对于两类运动员的不同做法,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共享单车人群设备使用图和使用时段图.请根据三幅图所反映的情况,分别给三幅图各写一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30字,不得出现数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冬季喝酒不但不能起到御寒取暖的效果,反而会越喝越冷,。调查研究表明,冬季饮酒诱发的出血性疾病比夏季多出十几倍。饮酒后人常感觉身体发热,②     酒本身含有的热量很大,其实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水就不用多说, 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模仿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受社会群体意识的制约,个体之间存在 交流,模仿行为会发生。模仿是个体适应群体、获得发展的最初级手段,模仿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个体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模仿的对象指向群体中能力强、有实效的个体,模仿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模仿也有层次高低、程度深浅、效果优劣之分。形式上照搬、照杪,只能称之为“抄袭”。

 

©

A

只有

/

常常

B

只要

因为

总是

/

C

只要

/

常常

同时

如果

D

只有

因为

总是

不过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釆取严厉措施,从政府人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B. 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C. 南开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团队正在同步开展研究,希望突破手机裡电池发展的诸多瓶颈,解决电池多次充放后电量衰减的关键问题。

D.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高度发达经济体一直占据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主导地位,中国进入25强标志着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进入高度发达经济体行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