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毛姆的短篇小说涉及英国人在国内和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毛姆的短篇小说涉及英国人在国内和海外的各种生活,情节曲折多变,人物栩栩如生,赢得了“英国莫泊桑”的崇高声誉。

B. 小说《英雄的舞蹈》是一个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交会时代为故事背景,用张小赖的话讲就是一个“这是个奇怪的、不可解的”时代。

C. 从上周开始,山东某市警方开始为期3个月的创城交通卫生整治行动,首次对3名闯红灯的行人和骑车人进行了处罚。

D.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和发现,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D 【解析】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毛姆的短篇小说”和“英国莫泊桑”搭配不当;B项,搭配不当,“小说《英雄的舞蹈》”是“时代”搭配不当,另外介词残缺;C项,表意不明,“3名”意思不明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革故鼎新,侧面体现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实践以及自己的教育思想。

②苏东坡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③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乐队忽然中止,出其不意的一片静默,给听众带来极大的震撼,无以言表。

④那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小碎步等表演不温不火,那唱腔缠绵悱恻,连乡下的戏剧迷也都如醉如痴。

⑤读图时代,“画传”更是将图片与文字鼎足而立,甚至是有“图胜万言”的作用,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此。

⑥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以“                           ”表达了世界上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的观点。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在引用了《尚书》中的话后,提出了“                  ”的“自然之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直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本诗作于神宗即位之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看香炉的“烬”又听漏声之残,表现出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

B. 第二句写户外的风轻微而带有些微寒,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C. 剪剪轻风,金炉香烬,夜值无聊,所以恼恨良宵春色,又怨月光移动。

D. 以景结情,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

E. 全诗字字写景,情隐词外,情景交融,描绘出春天拂晓时美妙的景象。

2.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B.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C.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D.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有名有字。柳宗元字子厚,名宗元;刘禹锡字梦得,名禹锡。韩愈称呼他们二人的字来表示尊敬。

B. 进士第是乘兴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博学宏词是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属于制科。

C. 文中称呼韩愈死去的父亲为“皇考”,古称父母为“大人”,“梦得亲在堂”指刘禹锡的父母健在。

D. 集贤殿正字是官名,掌校勘书籍;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属官;集贤殿是收藏整理图书的机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自幼精明聪慧,年纪很轻就已成才,后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发表议论旁征博引,令人折服。

B. 柳宗元治政有方,深受百姓拥戴。柳州虽然地势荒僻,但他依乡俗制订政令,在刺史任上政绩不凡。

C. 柳宗元能急朋友之难。刘禹锡被遣播州任刺史,播州比柳州更偏远,柳宗元上疏朝廷与刘禹锡互换,得到批准。

D. 柳宗元怀才不遇,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韩愈认为,柳宗元长久被贬谪,穷困到极点,反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事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2)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光潜的“美学”人生

张金言

①一谈到朱(光潜)先生的学问,大家自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美学,原因是美学研究伴随了他的一生,是他最感兴趣和下工夫最多的学科。在朱先生的美学著作中,有最早留学欧洲时期用英文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回国后写成出版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谈文学》《克罗齐美学述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版的大学教材《西方美学史》。正是这些著作奠定了朱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美学家的地位和声誉。

②与此同时,朱先生还译出了大量西方美学经典著作,其中包括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三卷)、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和维柯的《新科学》等。作为20世纪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翻译大家,也许只有朱先生可以与19世纪后期的严复相提并论。

③美学对朱先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朱先生在《论美感教育》一文中说:“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还说:“儒家认为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在朱先生看来,美学与伦理学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完美的人生理想。

④朱先生在讲艺术时必讲到人生,而在讲人生时又必讲到艺术。从艺术讲到人生,是说艺术来自人生。他说:“离开人生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从人生讲到艺术,是说人们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做到超功利的观赏。这样人生才有情趣,才能从狭隘的功利束缚下解脱出来。

⑤朱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开场话中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文革”之后,他每天打一趟太极拳,晚上喝一点酒,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他之所以能够保持平淡宁静的心态自然得力于平素的道德修养功夫。朱先生一生都在追求“美学的人生”也就是“艺术的人生”“有情趣的人生”,所以他一直以求真务实的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处之。

⑥朱先生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我想再也没有比《人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说的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拟朱先生的人格的了。记得在50年代初,大学教师刚刚开始改造,朱先生一时间成了被批判的“典型”、“重点”。但是他却处变不惊,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事后也不为此耿耿于怀,而是表现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照常上课。如果不是有深厚的人格修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⑦朱先生一生勤勤恳恳工作,从事教学工作,为国家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在历次运动中,虽经受冲击,多次受到批判,但他仍以其特有的睿智,走完了他卓有成果的一生。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一点都不为过,他称得上是20世纪中国少有的道德学问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师。

(选自《人物》,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介绍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人生观,作者通过列举其美学著作、引用美学言论,来解释其“美学”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B. 第②段提到了19世纪后期的翻译家严复,是为了证明朱先生在20世纪翻译西方美学经典著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巨大。

C. “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句运用顶针手法,形象说明:美是一种善,善也是一种美;美与善的统一和结合才会有最高的人生境界。

D.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能做人世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等话语,证明朱先生一直追求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

2.文章的第①段从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研究写起,为什么?有何好处?

3.第⑦段说朱先生一生“卓有成果”。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