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所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个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宠,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喻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 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 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 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头运用比喻,形象引出了艺术创作是借助“想象”达到“慰情遣兴”的论题。

B. 二、三段以王昌龄《长信怨》为例,重点从再现的想象与创造的想象两方面展开论述。

C. 选文后半部分从“分想”与“联想”两种心理作用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创造的想象”。

D. 作者拿班婕妤的《怨歌行》与王昌龄的《长信怨》对比证明艺术创作不同于哲学抽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愁”虽抽象,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却能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愁”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B. 由于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要借“联想作用”,所以艺术创作不能离开联想,因为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C. 杜甫没有将自己个人的渺小与飘零之感直接表露,而以“沙鸥”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了本文所说的“拟人”手法。

 

1.C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依据“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可判断“也就是”不正确。B项,“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D项,“选择就是创造”错了,原文是“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2.试题分析:“证明艺术创作不同于哲学抽象”错误,应为证明“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 3.试题分析:原文“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选项“艺术创作不能离开联想”偷换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缅怀先烈——清明祭扫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将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人认为道德是拘谨的、枯燥无趣的或较高远的,仿佛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①,否则就不会有这些误会,因此正确认识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②,也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亦是自己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就是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别绑架道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以来,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A

甚至

只要

B

或者

不仅

而且

只要

C

或者

不仅

而且

D

甚至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价值目标多元化,使得中国社会仰视政治人物的传统文化心理 正在发生改变。

B. 网约车落地细则聚焦主要问题,才是化解纷争,提高政策制定效率、提升政策制定质量、保障政策落实效果的根本之道。

C.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D. 由日本鹿儿岛县志布志市制作,旨在宣传当地特产的“鳗鱼少女”为目的的宣传广告因涉嫌歧视女性被停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