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咱们高中毕业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咱们高中毕业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你的大作我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C. 非常感谢贵公司的热情款待,祝贵公司财源滚滚。

D.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应该感谢。

 

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句的得体。考生应把握如下几点:使用的对象、场合、两者的关系等等。A项,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应用在对方身上。句中说“我……”,谦敬不当。B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用在自己身上,谦敬不当。D项,绵薄之力,谦辞,谦称微力、微劳,常用作自谦之辞。句中说对方,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代之间的学院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起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被通过熏陶濡染而人耳人心。

B. 高考期间,各地公安交通部门将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设立考护飞小分队等方式,为运送考卷、接送考生车辆提供通行便利,做好应急救助服务。

C. 高中生恰好处于青春叛逆期,家长要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处理问题切忌简单粗暴,或一昧说教而不顾孩子的感受,相互尊重是化解矛盾的的关键。

D. 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历代文人制作出了许多意境深远的经典作品。让人类的心灵到极大的安抚与提升,散文的高下取决于其境界 。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航空母舰巡洋,天舟一号巡天,C919大型客机巡航,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些大国重器卓尔不群,不正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吗?

②尤其是月朗星稀、夜深人静之际,望着窗外的远方,一点光亮便会勾起思乡之情,想起家乡的炉火、年迈的父母、四邻的家长里短

③萧红后期的写作,将对国家民族的关心转移到另一个焦点上:批判国民性的痛疾。因为这些痼疾是中国积贫积弱及受列强欺侮的根源。

④放眼生活 “大咖”“城会玩”“有钱任性”“累觉不爱”等流行语稍纵即逝,别说翻译为外语, 生活稍微闭塞一点的国人都搞不懂它们的含义。

⑤近期,《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圈粉无数,令那些“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 的套路电影鞭长莫及

A. ①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3)眼泪在古人眼里有着深刻含义,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则用“          ”一句,用泪水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琵琶女身世以及自己遭遇的感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汴河【注】怀古二首

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隋炀帝时,发动河南脊背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称之为汴河。隋炀帝杨广经由此河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万艘龙舸”指隋炀帝的船队。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

B. “载到扬州尽不还”概括说明了隋炀帝的船队到达扬州后被扬州的迷人景色所陶醉,没有人愿意返回。

C. “尽道隋亡为此河”从隋亡于此河这种论调说起,紧接着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表明自己的观点。

D. “至今千里赖通波”肯定了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其中“至今”二字表现了其造福时间之长。

E. 第二首诗末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赞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功绩,认为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茍且、循默、奔竞。

八年,诏更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令再往,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文靖。

(选自《宋史·梁克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B.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C.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D.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廷试,我国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 陛辞,我国封建时代朝官离开朝廷,上殿向君王告别称为陛辞。

C. 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门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

D. 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克家聪慧过人,很有主见。他小时候书看—遍就能背诵,考了廷试第—名;不盲目从大家的意见,认为不衡量自己兵力而贸然进攻金朝,终会后悔。

B. 梁克家忠于升上,公正无私。在任给事中的三年中,坚持上奏没有隐瞒;独自掌握政权时,即使是亲近外戚的权贵也没有一点照顾。

C. 梁克家敢于劝谏,受人敬佩。当皇上问到政治如何收敛的题目时,梁克家劝皇上不要追求奇功;汤邦彦被贬后,人们更佩服梁克家为国家谋划的忠诚。

D. 梁克家政绩卓著,深得皇恩。梁克家任福州知州时,政治卓著,由此得到皇上赐给的府第;生病时皇上随时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

(2)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