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皮 杨海林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叫三坝的小村,那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皮

杨海林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叫三坝的小村,那里总共几十户人家,两三百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村里要抓一个阶级斗争典型,开会讨论了几天,总是确定不下人选——这个村几代人都是土里刨食的主,肚皮尚且牺惶,哪有心事管别的事?

    但这样的政治任务在当时来说是头等大事,完成不了肯定不行。

    看到村干部犯了难,蒋三爷自告奔勇:“别人有妻儿老小,我光棍一条——还是我来吧。”

    有人愿意背这个锅,村干部当然大喜过望,于是急忙往乡里汇报。

    不久乡里就派来了专门的调查组,里里外外一分析,蒋三爷还真是个有问题的人——解放前有一段时间他去了上海!

    按照时间推算,蒋三爷去上海时26岁,正是一身好力气的时候。

    他去干了什么呢?

    村里人都知道蒋三爷去上海的原因是他打死了一个恶霸——这事他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没少说——而他到上海后干了些什么,却一直没有人探询。

    调查组的人去蒋三爷家了解情况,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蛛丝马迹——大热的天,蒋三爷总是穿着长袖的罩衫,袖口儿必定用皮筋束得紧紧。

    难道他的手腕上有什么秘密?

    捋起来看,果然有一块亮亮的疤!

    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调查组的人很快弄清了蒋三爷保守了几十年的秘密:他在上海的时候加入了青帮,那块疤下面,原来有青帮刺下的纹身!

    这个结论可不是调查组的人随意得出的,因为手腕上的虽然被疤痕遮盖了,可是蒋三爷的后背上还留有一整块的纹身。

    刺的是关云长一手捋须、一手提青龙偃月刀,侧身跨赤兔马的《忠义千秋图》。

    因为后背上的这张“画皮”,蒋三爷一下子成了这次运动的典型,要在乡里认认真真地开一次批判会,再被送到县里的监狱。

    轮到开批判会的那一天,村里特意放了假,让大家都去现场接受教育。

    以前类似的会议是很少有人愿意去的,但是这次不同,全村几乎没有一个人落下,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蒋三爷后背上的“画皮”。

    遗憾的是那天蒋三爷还是穿了长袖的罩衫,袖口儿用皮筋束得紧紧。

    什么也没看到,村里人由原来的同情和好奇一下子变成了愤怒,有几个甚至想冲上去扯掉蒋三爷的罩衫。

    只是因为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大家才不敢造次。

    蒋三爷在牢里待了许多年,当他出狱的时候,我已经结了婚生了子。

    蒋三爷和我是邻居,关系又极好,他来逗弄我孩子的时候,我有时会问他画皮的事。

    “我那时在上海滩遇到一个纹身的先生,他的手艺极好,最拿手的是《忠义千秋图》:关羽攒眉瞪眼,三绺长髯却又飘逸灵动——可谓是一紧一松张驰有度。”

    “青帮的很多人都在后背上刺下这幅图,可那些都是亡命之徒,很难说他们能活多久。这个先生临死的时候,不忍心那么好的手艺消失,消失,于是就把《忠义千秋图》在我的后背上刺了下来。”

    听蒋三爷这么一说,我更想看看他后背上的“画皮”了。

    可是蒋三爷不给。

    蒋三爷从来不去村里的浴室洗澡,每天晚上,他都喜欢用我们不认识的药材泡好一木桶水,然后整个人坐进去。

    我曾经问过他,他说这是防止自己的皮肤老化损坏了后背上的“画皮”。

    蒋三爷的本家侄子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人家在城里做了大事,后来把蒋三爷也接到城里去了。

    城里可不像我们农村,蒋三爷每天一把澡的习惯只好去浴室里进行了。

    浴室里也会有一些纹了身的人,所以起先没有人留意他。

    但是后来,只要蒋三爷一去洗澡,浴室的伙计就会偷偷地打电话。

    他的身后就会多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

    蒋三爷知道他在偷偷地观察自己,不知怎的,他竟然又回到了村子里来。

    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二年,蒋三爷死了。

    那个戴眼镜年轻人找了来,想买下蒋三爷后背的“画皮”。

    经不住软磨硬泡和大价钱的诱惑,蒋三爷的本家侄子同意了。

    可是当植皮医生被请来的时候,他捋起了蒋三爷的罩衫。

    光光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不会吧,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又伸过头来瞧。

    真的,蒋三爷光溜溜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先介绍一个名叫三坝的小村,介绍了住户、阶级斗争等村情,第一段涵盖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颇具匠心。

B. 看到村里抓不到阶级斗争的典型,蒋三爷就说自己无妻儿老小,愿当典型,贯彻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斗争精神。

C. 调查组认为蒋三爷去过上海,他自己也说去过上海,再加上伤疤下的刺青和北部的纹身,这都成了蒋三爷当典型的铁证。

D. 蒋三爷的侄子虽然很有本事,在城里做大事,但还是迫于现实利益的诱惑,同意别人购买蒋三爷的“画皮”,却最终落了空。

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画皮”是理解小说人物和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B 2.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画皮”的关注者,由于“我”的成长与变化,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我”的存在,把小说主人公蒋三爷的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 3.①“画皮”作为一种纹身,象征蒋三爷的人生和精神; ②“画皮”喻示蒋三爷心中对忠义的坚守; ③“画皮”意味着忍受疼痛和敢于担当; ④“画皮”也是一种写法,使蒋三爷的内心和众人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从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入手,分析小说的开头,正确。B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表述有误,属于无中生有,并且不符合原文的逻辑。C项,对原文多种事实的概括正确,分析也正确。D项,属于信息整合,基于事实而分析逻辑关系,正确。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作用。抓住典型动作和事件,分析次要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衬托人物。 3.试题分析:作答本题要从“画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画皮”表面上是一种纹身,实质上也是一种“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也是一种写法。进一步分析“画皮”与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的关系 ,即可得出深层含义。蒋三爷对“画皮”的坚守,说明其对“忠义”的坚守,以及众人对“忠义”的丧失。人死,图亡,忠义陨落,千秋万代会悲凉无比。微型小说不“小”,就在于微言大义,“画皮”是“表”,是线索,而人与人之间的“忠义”才是“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雄鸡报晓,四海升平。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再次被重温。鸡是民俗中的神物:鸡王镇宅、祠鬼神皆以雄鸡……古老的自然崇拜中,鸡具有无上的神力和辟邪致吉的功能,通过祭祀、禳祝、衅礼等作用于民众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鸡鸣将旦,为人起居”。古人不但以鸡鸣为一天之首,还认为“鸡日”是一年之首,将正月初一定为“鸡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贴画鸡,或斲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

    鸡是“五德之禽”:“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鸣,也成为召唤光明、催人奋进的励志之声。古人闻鸡鸣而早起,是因为古代农业社会一般人缺乏可用的计时器,便习以雄鸡报晓的啼鸣,作为一天开始的标志。先秦时期,连开启城门,也是以鸡鸣为依据。雄鸡还有一个习性就是当一鸡先鸣,立即群起效仿,众鸡齐鸣。因此,古人衍生出关于“天鸡”的神话——认为天将破晓时第一个啼叫的是神奇的天鸡。据《太平御览》引《玄中记》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除“天鸡”以外,人们还盼望“金鸡”出现。在古代封建社会,鸡也是礼乐制度的一羽:“巽为鸡,亦为号令。”树金鸡于长竿,成为颁布赦诏时的仪仗,是帝王发号施令的象征。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述,大赦之日所树金鸡,“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金鸡赦礼”约始于后凉时期,从此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不再单单是身披华彩、瞋目含火的斗士,作为光明的使者,亦带来了无数人生的柳暗花明。“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

    古人还取鸡的形貌,制成祭祀用的盛酒“礼器”,称“鸡彝”。但是在目前考古发掘获得的商周青铜礼器中,虽多鸟兽形尊,却未见作雄鸡形貌的。不过考古学者邹衡认为,史前时期遗址中出土的陶鬶,就是最早的“鸡彝”。鬶体下部是鼎立的三只丰满的袋足,上承带直颈的鬶口,颈后有鋬,口前伸出尖形的长流。整体看来,其造型正似一只伸喙引颈仰天长鸣的雄鸡,或即夏商时“鸡彝”的前身。据现有考古资料,正式采用雄鸡造型制作盛酒浆的瓷壶始于六朝时期。如出土于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墓的“青瓷鸡首壶”,壶流塑成高冠的鸡首,鸡嘴处开圆孔即为流口。

    人们如此喜好关于鸡的传说和以鸡为造型的艺术品,原因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鸡成为农家畜养的最重要的家禽。中国古代养鸡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等处,都有鸡的遗骸出土,表明家鸡在黄河流域驯化的年代可以早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最早的养鸡的纪录。稍后,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大都有家鸡遗骸出土,表明家鸡的饲养日趋普遍。到了青铜时代,商周时期已将鸡列为“六畜”之一,反映出这种家禽与人们日常生活日趋紧密的联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不仅是一种家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有无上的神力和辟邪致吉的功能,是祭祀、禳祝、衅礼等民俗活动中的神物。

B. 古人认为“鸡日”为一年之首,会在正月初一这一天,鸡鸣而起,燃放爆竹、贴鸡画或斲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以此来辟除不祥和祈福。

C. 鸡以其独特的外形以及好斗、呼食、报晓的习性,被视为“文、武、勇、仁、信”五德俱全之禽。“闻鸡起舞”就是比喻志士即时奋发的典故。

D. 因为古代农业社会普遍缺乏可用的计时器,古人便习以雄鸡报晓的啼鸣,作为一天开始的标志,闻鸡鸣而早起,甚至连开启城门也以此为依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雄鸡一唱天下白”,神话传说认为天将破晓时第一个啼叫的雄鸡就是神奇的天鸡。天鸡一鸣当先,其它雄鸡立即群起效仿,众鸡齐鸣,给人们带来晨光。

B. 在古代封建社会,特别盼望“金鸡”出现的,是牢狱里的囚犯和他们的家属。因为树金鸡于长竿是颁布赦诏时的仪仗,能带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C. “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大辟,是古代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从后凉时期开始,囚犯如遇“金鸡赦礼”,连大辟这样的刑罚也可免除。

D. 考古学者邹衡认为,虽然在目前考古发掘获得的商周青铜礼器中,未见作雄鸡形貌的,但是史前时期遗址中出土的陶鬶,就是最早的“鸡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土于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墓的“青瓷鸡首壶”采用的是雄鸡造型,而正式以雄鸡造型来制作盛酒浆的瓷壶,则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

B.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鸡成为农家畜养的最重要的家禽。因此人们喜好关于鸡的传说和以鸡为造型的艺术品,就不难理解了。

C. 目前已知的国内外最早的养鸡纪录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等处出土的鸡的遗骸。

D. 中国古代养鸡的历史悠久。鸡作为家禽,不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还以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月7日,春节期间引发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落下了帷幕。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在三轮比拼之后,夺得总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给中华诗词的传承带来了希望”;有的网友则认为:“诗词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

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暑假走进社会生活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想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想要准确地对肥胖进行表述,我们不得不提到脂率,即身体脂肪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但是①  ,这是因为过低的体脂率可能会引发诸多疾病。对身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还和脂肪的分布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和梨形身材。苹果型身材是腰围大于臀围,即比较高的腰臀比;②   ,即比较低的腰臀比。两种体型对健康的影响不尽相同,③   ,苹果型身材比梨形身材更不健康,会增加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             ;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目前,堵车已经成为城市不堪忍受之痛,堵车带来了废气排放,带来了雾霾,让人们进入了“路怒”状态,“路怒”又带来了很多交通事故。现在,我们开车难,停车也很难。对于上班族来说,一辆车90%的时间是停滞的,一辆车需要两个停车位,家中一个,单位一个。现在,城市15%的土地是用来停车的, ,房价的“军功章”上也有车的一半。

 

A.

而且

/

即使

况且

所以

B.

几乎

/

并非

如今

并且

当然

C.

不但

/

而且

因此

D.

总是

首先

况且

/

总之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