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愿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 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③  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④  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 ⑤  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  ⑥ 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但是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知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A

但是

/

于是

B

/

假如

所以

从而

应该

C

因为

如果

/

D

毕竟

要是

因此

/

但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19. 第①处内容和上文构成倒置的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可填“因为”“毕竟”,排除B、C两项;第②处所在句的内容和下文构成假设关系,句中可填“如果”“要是”;第③处由果及因后另说一件事,无须加关联词语,所以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欢乐颂》第二季能否延续观众的代入感。让每个观众继续找到自己生活体验的参照系。是其保持成功的关键

B. 中国传统24节气是一项具有非常广泛影响。且蕴含丰富科学知识,体现中华智慧的文化遗产。即便在现代社会,对我们认识自然安排生产,生活扔具有重要价值。

C. 不同的人对高考有不同的期待,对高考的评价反应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等诸多现实问题。

D. 事实证明,只有真正愿意。与消费者进行精神沟通的品牌,只有真正坚守初心的品牌。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的目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有一天人们司空见惯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②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③《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④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不仅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路上丝绸之路;而且杨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自己在辞官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是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来描写大鹏击水三千里后徙于南冥时的情景。

(3)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①即沧浪。

风含翠筱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随遇而安之意。②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③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为自画像,《狂夫》一诗弥足珍贵,展示了一个生活贫困、饱经患难,却超脱豁达、疏狂不羁的诗人形象。

B. 首联儿点名草堂所在,表面写景,实则写人,以身居偏僻的草堂暗示“狂夫”的疏放。

C. 颔联描写草堂景物,景中含情。上句言翠竹迎风,呈其疏秀;下句言红荷沾雨,吐其芬芳。

D. 颈联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景。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稚子形色凄凉。用语十分陈痛,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E. 尾联点题,升华主旨。诗人不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狂傲的态度来对待世俗人生,这就是诗人的“疏放”。

2.“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B.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C.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D.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男奴隶;获,古代对女婢的贱称。

B. 举,由中央向地方政府委派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C. 入觐,只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

D. 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周文章模仿左丘明,诗歌效仿白居易、苏轼、陆游,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连他的佣人都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B. 沈周一生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一以礼待他,要留他在自己的幕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C. 沈周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

D. 文章写郡守与沈周之间的故事,主要是表现沈周在当时影响之大及其匿迹隐遁之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