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语言运用最为得体的一项 A. 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

选出语言运用最为得体的一项

A. 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 老师批评我们,她的嘴脸虽然严肃,但是她的用心还是好的。

C. “校园之声”广播台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老师们、同学们,谢谢收听,再会。

D. 志愿军战士弹药即将耗尽,但敌人还在像猛虎一样冲上来。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长命百岁”是对小孩的祝福语;B项,“嘴脸”,贬义词;D项,“敌人还在像猛虎一样”感情色彩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B. 纳税人在办理登记备案、申报缴税、发票管理等130项业务时,可选择计算机、手机、自助终端和办税服务厅四种途径轻松办税。

C. 近日,国家发布《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如果寄递企业发展违规收寄行为,那么将可能面临最高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

D. 食药监总局2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表示要对保健食品进行严格监管,明确保健食品基本定位,严格保健食品原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诞生之日起,该私塾便提倡因材施教,任何有志于学的社会下层百姓和民间士子,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

②有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只一味地求田问舍,为自己打算,这是最没有出息的。

③吴天明导演去世后,遗作《百鸟朝凤》的发行很不顺利,与吴天明神交已久却缘悭一面的方励导演带领着志愿者团队接手了该片的宣传和发行工作。

④1043年,范仲淹这位文韬武略的诗词大家,因推行“庆厣新政”失败而被贬,回到南阳花洲书院。

⑤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⑥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的《氓》表明我国的先民在缔结婚约前有问卜的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的鲲鹏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乘扶摇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________”一句提示了即便如此,作者眼中的鲲鹏依然有所凭恃并非真正的逍遥。

(3)在《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春冬时分三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对比,“羯胡”与“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B. 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C. 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D. 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E. 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 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C. 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D. 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 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

C. 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服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 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

(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