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干② 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干②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②张元干,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1.①以“故人何处”设问, 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②寓情于景,词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①对时局黑暗的感慨。前两句写秋云暗山,暮鸦归巢悲啼,是社会时局的象征;②“故人何处?”表达出对故人的挂怀与思念之情;③“消残暑”“燕将雏去”,暑去秋来,燕子长大,词人不禁生发时光易逝,光阴难留的悲叹;④“雁将雏去。又是流年度”,表达了词人因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而产生的悲凉之感;或不甘心闲居,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苦痛; ⑤虽赋闲却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怀。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葬关中,曰成。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建,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担任官职。褐,粗布衣服。

C. 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它官职。

D. 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以谥法为依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遇害,幸亏母亲韦氏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遭遇凄苦终陈之世不肯享乐。

B. 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他不仅凭借军功被封为应阳县子,后又屡次升迁,开疆拓土,而且在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

C. 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他曾斩杀怀有异心的将领,在台城失守后穿上孝服不肯进食;也曾派部将向文帝表达忠君之意,深得文帝信赖,文帝几次下发玺书奖赏他。

D. 王猛去世,尽享哀荣。王猛去世后,文帝感到很悲痛,派人吊祭,并赠谥,他的儿子也受到父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

(2)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鲜花贯穿于宋人生活中的繁忙景象。但冬夏揖别,秋去冬来,四季的花样年华在时间的秩序里却永无聚首之日,于是宋人把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让每一个好景致定格在一个瞬间里。这便是宋代流行的“一年景”。

“一年景”源于簪花。宋制:新进士赴闻喜宴时,要由皇帝赏赐鲜花簪戴。宋太宗在宴会上曾赐千叶牡丹给寇准簪戴,宋真宗也常常赐花给大臣簪戴,以示恩宠。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虽然品质层色渐次下流,不过,这正是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所致。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里写道: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挑担走街串巷者亦然。《武林旧事》也有这样的记载:“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宋代女子还把应季的鲜花夹在书册中间,使之渐渐缩水为干花瓣,留作冬天簪发髻插花之用,宋人称之为“花蜡”。不过,干花易碎,亦不够鲜美,于是女子们仿制鲜花,称作“像生花”。“像生花”暗喻了一种努力对自然生命状态的模仿,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对自我与对自然外在的细腻体贴与平视。

“像生花”可以做出一年四季的各色花朵,如果喜欢,就把一年四季的花朵都簪戴起来,“一年景”花冠便被热宠。然而,“像生花”也有贵贱之分。皇家花冠上的“像生花”大多用罗娟、金玉、玳瑁制成,《历代帝王图》所描绘的皇后服饰、仕女花冠恐怕是最昂贵的“一年景”了,最普通民女也恐怕只能自选力所能及的花料了。但宋人的花事,早已脱离了功利的羁绊,从皇家、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那份美丽已是每天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是一种全民精神生活方式的呈现。“一年景”一直风靡至南宋末年。北宋靖康初年,京师妇女喜爱用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京城人把这种从头到脚展示一年四季景物的穿戴,称为“一年景”。

“一年景”在出土文物和宋画里更加风雅多彩。福建南宋黄升墓和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都出土了纹样精美的“一年景”丝织品。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都戴有高贵的头饰,梳高冠,插金钗银簪,罩金丝彩冠。依据宋人对“一年景”的热情追捧,彩冠上应该插满了四季的鲜花,不过除了金银财宝,鲜花已随墓主化为尘土了,想必正合墓主心愿,这便是鲜花的可爱处,不留恋,不永恒。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引用了张盐远《画评》说: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应该说,王维早已将花中的“一年景”入画了,以此来宣泄他对自然的拥有,对生命的审美期待。

既然人生如四季流转,美好的生命就不能成为被时间拉长的影子,亦不能任由时间分割。每一天都有一生的丰满,每一瞬间都有四季的奢华。“一年景”便是宋人以审美之眼对自然的独特把握,是在刻骨铭心处生长出来的生命态度,是一曲人生的欢乐颂。         

(摘编自李冬君的《宋人嘉年华》)

1.下列关于“一年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年景”是指宋人将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好景致都能够定格在一个瞬间里的“像生花”。

B. “一年景”是指北宋京城人以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以展示四季美景的穿戴。

C. “一年景”有贵贱之分。作为皇家服饰的“一年景”大多用罗娟、金玉、玳瑁制成,非平民百姓所能及。

D. “一年景”是宋人的生活饰物,也是宋人的生活艺术,更是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真诚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的欢乐颂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像生花”即假花,它是为弥补鲜花和“花蜡”的不足而仿制成的,它暗喻了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

B. 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这是因为百姓具有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

C. 宋人爱花,不论贵贱,不分男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花价便宜,唯“数十券”而已。

D. 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墓墓主,都罩有金丝彩冠,都饰以“一年景”,也可能都在彩冠上插满了四季的鲜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人的花事能够超越高低贵贱的世俗范畴,这是因为它脱离了功利的羁绊,它的美丽呈现的是一种全民的精神生活方式。

B. “一年景”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C. 宋人爱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启示我们,生命应该对自我和自然进行外在的细腻体贴和平视;它也告诫我们,玩物丧志,靖康之耻,就是明证。

D. 美好的生命不能够被无限地拉长,也不能够任由时间分割,这是因为人生如四季流转,既有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又有整体的关联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展示了三篇风格各异的高考满分作文。甲篇运用了标准的并列式结构,匀称美观;乙篇引经据典,文采四溢;丙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老师说:这三篇满分作文各有千秋,都是经典,大家选择一种模式不懈模仿,成功非你莫属。

如果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模式?或者对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下更是某校文学组进行“语文知识竞赛”的初步流程图,请把这个基本流程写成—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丙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科学研究和生产经验都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不同的鱼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①________,例如大黄鱼,在洄游过程和产卵时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有的鱼为了躲避危害而发声,有的为了招引异性而发声,可见,鱼类之所以发声②_________现在,沿海居民会通过听鱼的声音,来判断鱼群的特点,从而采取捕捞措施,因此研究鱼类发声现象,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