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会议要求强化重大疾病、精神疾病、地方病和职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会议要求强化重大疾病、精神疾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实施扩大国家免疫,加快 儿科、精神、老年医学、护理等紧缺人才的培养。

B. 预备役人员是战时首批动员对象,是部队补充专业技术兵员的主要来源,他们军事素 质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部队的作战能力。

C. 自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以来,己调水进京超14亿立方米,受益人口 1100万,极大解决了首都水资源紧缺状况。

D. 外媒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日表示欢迎非洲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 的目的旨在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大洋洲和东非。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实施”后面没有宾语;C项,搭配不当,“解决”和“状况”搭配不当;D项,“目的”“旨在”句式杂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不想看到有人卖空贝尔斯登股票,使这家公司趋于倒闭,因此决定向各金融机构木 筚寧f来伸张正义。

B. 2月的雾霭天气总算过去了,可关于其产生的原因仍兮:tp苹,,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 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等是重要因素。

C. 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夸不單学f的特朗普开始在美国政坛赢得更多关注,因为他不 断炒作奥巴马的出生地问题。

D.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 就f牟尊年,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用肯定口吻表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①,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②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②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写岁月如流,与友人己别三年。别后各自奔走天涯,如今久别重逢,二人情 谊弥坚,竟觉境因情易,虽然相逢在秋季,却感觉犹如和煦之春日。

B.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表达了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 细腻,婉转回互,动人心弦。

C.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友人修炼到 了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境界,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D.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凄清幽冷的氛围,奠定全词缠绵感伤、 哀怨愁苦的基调,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E. 苏轼一生积极入世,但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 乐”,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2.有人评价《临江仙•送钱穆父》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请结合诗句“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始为太子妃,操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太子数 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内宁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 物必先上皇太后。-亨慈孝闻天下。四年谒长、献二陵,帝亲燊韃骑导。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 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及还,过农家,召老 妇问生业,赐钞币。有献蔬食酒浆者,取以赐帝,曰:“此田家味也。”他日,帝谓杨士奇曰: “皇太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张辅,武臣也,达大义。蹇义重厚小心,第寡断。汝克 正,言无避忤,先帝或数不乐,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又有三事,时悔不从也。”太后遇外家 严,弟升至淳谨,然不许预议国事。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 “此新天子也。”群臣呼万岁,浮言乃息。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 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 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正统七年十月崩。当大渐,召士奇、缚入,命中官问国家尚有何大事未办者。士奇举三事 一谓建庶人虽亡,当修实录。一谓太宗诏有收方孝孺遗书者死,宜弛其禁。其三未及奏上,而 太皇太后已崩。遗诏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语甚谆笃。上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 皇后,合葬献陵,拊冬序。

(选自《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B.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C.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D.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又为 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西汉时期,两宫是指东宫、西宫;东汉时期,两 宫是指南宫、北宫。本文中“两宫”具体是指成祖及仁孝皇后。

B. 妇道,旧时对成年女子的通称,亦指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为妇之道,传统意义指 贞节、孝敬、卑顺、勤谨。在封建时代,则为“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C. “崩”专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人们对“死”往往讳莫如深,为避讳起见,取了诸 多别称。古代人对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 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 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 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诚孝皇后颇有妇道。作太子妃,严守妇道,深得成祖及仁孝皇后喜欢;贵为太后,严

格管束娘家人,不使他们干预朝政;获得临朝听政的机会,却安于内宫。    z

B. 诚孝皇后颇有谋断。宣德初年,军国大事多听从她的裁决;宣宗驾崩时,宫中讹传将 立襄王为皇帝,她当机立断进行了处理,流言才得以平息。

C. 诚孝皇后爱民惜民。劝勉皇帝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召来农家老妇询问生活及农活方面 的事,赐与钱币;留遗诏勉励大臣辅助皇帝实行仁政。

D. 诚孝皇后善于识人。对杨士奇、张辅等人的办事能力非常熟悉。她认为,杨士奇直言 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他的建议,得以无错无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2)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给贼道歉

张令

半夜时分,老王听到羊叫声,便叫醒儿子一块儿去看,结果看到一个贼正把羊使劲儿往 羊圈外拉。老王艮气愤,拿了一条绳子冲出去。那贼作势要跑,被绳索套住了脖子。老王的儿 子也很配合,他从正面扑上去,将一块臭得可以灭蚊子的抹布塞进那贼的嘴里,然后两人一起 将贼捆结实了,吊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上。

忙完了,儿子喘着粗气问:“现在咋办,报警吧?”

老王沉吟着说:“这是大事儿,先去问问你二叔吧。”

二叔是村里的会计,听完老王儿子的叙述,打着哈欠睁开眼,说:“报警报警,关他娘的 十几年,看他还敢偷不!”话刚从嘴里溜出来,觉得有些不妥,忙补充说:“要不,先去问问村 主任?”

三人一起去了村主任家。村主任听完情况汇报,点了支烟,待烟抽得差不多了,才翻了 下眼皮儿,说:“这件事有些棘手,老王啊,你也快50的人了,你看清了,那人真是个偷羊贼?”

老王说:“肯定是贼,我看见他时,他正把羊往外拖呢!”

村主任说:“你家的羊,不是一只没少吗?你一叫,他不是撒腿就逃吗?你还追上去把人 家给逮住,还拿绳子套人家的脖子,还拿抹布塞人家的嘴巴,还把人家吊到槐树上。你还来找 领导告状哩……你这不是多事吗?你大声叫喊‘抓贼’,吓吓他,让他逃了,不就什么事也没了?”

会计在一边儿琢磨着村主任的话,心里暗叫了一声“坏事了”,皮球似的从椅子上弹了起 来,说:“我的亲哥咧,主任说得有道理,咱回家把那贼放了吧。”

老王的儿子在一边嘟囔:“不是说要警吗?”

村主任从鼻孔里哼出一声,说:“报警?他又没偷着羊,就算定了罪,也判不了刑,关不 了几天,一放人.你也不想想,狗急了还会跳墙呢。真要是将贼惹毛了,别说你家,你二叔 家,恐怕咱村都难得安宁了……”

⑪会计听出了村主任的意思,主任真正的担Y是最后那没有说出来的半句话:“我这村主任, 怕也干不长了吧? ”所以会计接腔说:“还不知道那贼是单干还是团伙,搞不好,他的兄弟还在 外面埋伏着……我听说有个村抓了一个盗瓜贼,瞎拳乱脚将人打个半死,后来,那村的井被人 投了药,全村大半人家都中毒了,还闹出了人命哩……”

⑫老王一听,脊梁骨上顿时冒出冷汗来,闷了半天,问了一句:“那咋办呢?”

⑬村主任说:“咋办?你现在人也抓了,你说咋办?”

⑭会计在一旁出主意:“快啥也别说了,咱赶紧回家把人放了吧。”

⑮村主任又说:“你将人家绑了吊树上半天,手脚都已经麻了吧,你以为你想放人就放人 了?”

⑯老王一愣,又像木桩一样栽在地上,不敢动弹了。

⑰会计在一边附和着说:“是哩是哩,都绑半天了,受了不少苦,你将人放了,说个好话, 道个歉吧。”

⑱老王无语,想这两个“村官”都这么说,肯定是自己办错事了,心里那个悔啊,悔得肠 子都青了 : “你说就这俩破羊,值几个钱哩,现在闯大祸了吧!”

⑲村主任又冷哼了一声,说:“你放了人,你的羊还在圈里吧,你就不怕人家改天再来偷, 如果偷不着,在你家门外放把火……”

⑳会计想想也对,对老王说:“不光要放人,要道歉,最好把你家那俩羊也让他牵走,省得 人家回头再找你麻烦。”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6年第9期)

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

A. 小说中的老王和阿Q—样,是一个愚昧无知又善良淳朴的国民形象,作者对他的态度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B. 小说的⑦段,对村主任的语言描写中,连用了五个“还”,形象地表明了村主任对老王 抓贼的不以为然。

C. 会计对抓贼一事前后态度变化极大,一方面表明他是个出尔反尔的人,另一方面说明他 最担忧的是贼会报复老王及村里人。

D.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⑪段中会计的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小说结尾给贼道 歉做了铺垫。

E. 小说中,两位村官一心为民,在他们的关怀和指点下,老王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 错误.•他的鲁莽抓贼,将会给自己和村里人带来麻烦。

2.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