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前,银监会关于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前,银监会关于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等市场乱象,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决定,罚款合计4290方元,共惩处17家银行业机构。

B. 从今年起,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网上设立预决算统一公开平台或专栏,将政府预决算在网上集中公开,让群众能监督、看得懂、找得到。

C. 据悉,清华大学今年将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推行“按大类进行人才培养管理”的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按16个大类招收、培养本科生。

D. 国际足联7日公布了2016年财政报告显示,2016年国际足联继续亏损,赤字达到3.69亿美元,预估2017年的财政赤字还将进一步上升。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关于”应改为“针对”。B项,语序不当,应为“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D项,结构混乱,“公布了”应改为“公布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进程中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而形成的,积累了大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经验。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B. 据报道,勇士队计划让杜兰特在本周末复出,出战常规赛余下的3场比赛,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季后赛做好准备。这对于目前处在11连胜中的勇士队来说无异于为虎添翼

C. 经济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新编经济思想史》十一卷本,洋洋大观,聚集国内经济学界十余位知名经济思想史研究者,历经十余年完成,引起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D.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地方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大包大揽,更不可越俎代庖房地产商,从事房地产开发。

E. 大家一致认为,该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总结经验鞭辟入里,分析形势全面透彻,部署工作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语句是“            ,            ”。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              ”一句总结自己求学的经历,发人深省。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 “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 “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 “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2.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C.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B. 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 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D. 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 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 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 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耆,来者日多。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