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朱军 1984年大学毕业,朱军被分配到中国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朱军

1984年大学毕业,朱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就晋升为主治医生。在事业上不满足的朱军开始寻思:再往下发展,要么读研究生读博士,要么出国深造。他选择了出国。第一次走出国门,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卑。他就读的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是中东最大的医学中心,水平跟欧美齐平。跟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比,我们的医疗科技水平差距太大了。他下决心要把自卑变为自信。“别人都不上班的时候,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实验室。有时候这是精神上的折磨,但何尝不是对人的磨练。”

三年的留学生活,让朱军开了眼界。他掌握了一些知识后,自信心也增强了。回国一年后,朱军转业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始拓展新的事业。在这里,朱军带领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跃居国家领先地位。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他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朱军从医,看见的“最初的东西”是什么呢?

1979年,他毅然报考了第三军医大学。那时候,军医是令人尊敬的职业。至今,他还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高兴。“我喜欢这个职业,因为我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也实现了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医生的后代不学医”的现象。对此,朱军持乐观而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医学教育是必需品,医生这种职北应该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只要人类存在,这一点便不会改变。一定会有优秀的人来接班,把医学的精华传承下去。

不可否认,医学教育也面临压力和挑战。现在有的医生天天抱怨患者“怎么不喜欢我们了,怎么污蔑我们了”,对此,朱军很不以为然,他感慨地说:“现在医生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还有问題,需要自我调整,改变高高在上的心态,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社会的尊敬。医院里一直都有好大夫、差大夫,但是目前的社会氛围,可能会惯坏一部分大夫,让他们养成一些毛病。”他认为,现代医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给准备从医的人补上人文这一课。

下医治病,上医治心。在朱军看来,无论肿瘤还是其他疾病的产生,都不是受哪一个单独因素影响的。“现代社会压力大,要有好的身体,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重要的是要心安。让病人心安,考验的是医生的心胸和情怀。”

在同事眼中,朱军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有慈悲之心。他曾说,慈悲心是与医术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东西。他很细心,无论对小孩、老人还是别的患者,都很注意他们接受治疗时的感受,并希望用自己的言语举止去抚平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患者是来找我们看病的,不是来结仇的。他长得丑还是美,有钱还是没钱,都是病人。他来看病,我们就给他服务。”朱军也希望科里的医生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给每一个生命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

(摘编自杨桂青《朱军:悲悯之心待病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远远低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这让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朱军感到自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弃。

B. 三年的海外留学生活让朱军受益匪浅,回国一年后他转业到北大肿瘤医院,在这里,他带出了一个处于国家领先水平的医疗团队。

C. 第三军医大学是朱军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毅然报考这所学校,成为一名医生,借此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D. 医生的后代不学医,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其中原因比较复杂,这些引发了朱军对现代社会医学教育的思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当上主治医生后,朱军选择出国深造,为改变祖国医疗科技落后的局面,他勤奋学习,表现出积极进取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B. 朱军成为优秀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以“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为己任。

C. 在朱军看来,医患纠纷出现的原因,有不少来自医生自身的缺点,有些医生天天报怨患者不满意、不喜欢自己,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

D. 朱军是一个有心胸和情怀的医生,他认为慈悲心比医术更重要,他细心观察患者,理解患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让患者心安。

E. 朱军坚持服务患者的宗旨,无论患者是何种身份,他和他的团队都友善公平地对待,并给每个患者“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

3.对现代社会医学教育,朱军所持态度为何是“乐观而谨慎”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C 2.CE 3.乐观:医学教育始终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社会的发展将鼓励优秀人才选择这个职业,医学的精华必将传承下去。谨慎:现代社会医学教育面临压力和挑战,目前的社会氛围有待改变,某些医生的心态还需要调整。 【解析】 1.试题分析:对“最初的东西”理解有误。 2.试题分析:C项,“在朱军看来,医患纠纷出现的原因……”理解有误,E项,“他和他的团队都……”表述不合文意。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乐观和谨慎的角度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 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所谓揽纳,也称包揽, 就是兜揽代纳賦税。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 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 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財。到明代中期,同时又出现另一种揽纳。与封建政权相 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 包收代纳,多收少缴,谋取厚利。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賦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 收实物为主。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 纳草料。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 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 点交纳。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 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从征收到入库各个 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 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街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运作形态而言。明代 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各种包揽,危害极大。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 担。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贯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骨血。”揽纳到手后,揽纳者又常常拖延不予上纳, 解纳者被系不堪。隆庆六年,神宗在诏书中指出:“各处解纳>^粮到京,内外管收人5揹索使用, 多于原额,以致上纳桂欠。及在京势豪,在外积棍,包揽棍骗久之。贻害小民,苦累正户。”

自宋代以来,揽纳一直被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明朝也有众多比较严厉的处罚条例, 但终明之世,揽纳一直风行不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一大原因。勋成、宦官等权势人物 染指揽纳,即使事发,也往往曲法宽贷。如天顺年间,宁阳侯陈懋纵子侄揽纳事发,英宗念 其“积有劳且老疾,姑宥之”。另外,制度性弊端是又一大原因。从解运过程看,远距离运输 实物,不但耗费巨大,而且面临诸多风险。如解运白粮到京,途中交纳船税,支付牵挽、转搬 费用,或被人偷盗,或日久蚕食,或因雨湿烂等,到京时大概十去三四了。即便解纳到京,到 各衙门办理手续,乡野百姓人地生疏,经常受恐吓勒索;钱粮物料入仓,又往往“小脚库秤索 求不已”,诸多留难,使上纳难以顺利完成。

(摘编自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揽纳就是兜揽代纳賦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纳税制度,它出现于唐代晚期,盛行于宋、金、元诸朝,到明代依然活跃。

B. 明代中期,两种揽纳形式并存,一种是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一种是直接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

C. 明代的实物陚税包括田税和上供物料,田税夏征麦,秋征米,还有丝绢、棉苎麻布、草 料等,上供物料更是名目繁杂。

D. 实物为本、民收民解是明初賦税制度的特征,这使得来自各地的钱粮物料集聚于指定 地点,从征收到人库,揽纳户活跃于各个环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揽纳户在兜揽代纳过程中,或揽而不纳、以次充好,或多收少缴,手段不断翻新,其最 终目的足谋取个人利益。

B. 从钱粮物料征办地到京城,从揽纳户到仓场官吏员役,揽纳活动地域广阔,参与人数 众多,运作形态多样,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C. 揽纳户从税户、解户那里兜揽时对他们额外勒索,从监察御史邓真“以一科百,以十 科千,以百科万”的言论中,可知他们的贪得无厌。

D. 揽纳户极大地增加了解纳者的负担,“贻害小民,苦累正户”,连明神宗也认识到了这 一点,明确指出这娃揽纳最大的恶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权势之家、无赖之徒、乡绅豪强等组成了明代揽纳的队伍,揽纳户欺压勒索的对象是 社会最底层的交纳和解运税物的百姓。

B. 民户需要把交纳的物品直接运送到指定地点,由于距离远、耗费大、风险多、手续繁 杂,又受诸多留难,所以很难顺利完成上纳。

C. 从宋代直到明代,统治者都深知揽纳危害极大,也都一直把揽纳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 治,但即便如此,揽纳依然风行不衰。

D. 制度性弊端是揽纳现象长期存在并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所以只要封建制度还存在, 揽纳现象就不可避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在网上、微信圈里迅速传播,社会各界反响很大。其中语文学科修订内容是这样的: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对于以上的修订内容,作为高三备考的你感想最深的是什么?又该如何面对?请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立意范围写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据相关医学报道,①,其子女有70%的可能出现过敏体质;如果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如果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通常不只在一个器官上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而,不同的年龄,②,比如新生儿、婴儿期会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但是,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③,或者终生也不会有过敏性疾病。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做老师之前我并未认识到,一种职业能够如此深入地参与到很多人的人生里。 他们是你的学识崇拜你,因为你的帮助而感谢你,是因为你的开导而信任你,仅仅是因为喜欢你的人生态度,你都切切实实地在他们最好的年华里留下了印记。

 

A

倘若

因为

/

或者

那么

B

无论

由于

/

或者

即使

所以

C

无论

因为

还是

抑或

哪怕

/

D

一旦

因为

还是

抑或

哪怕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 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 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 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