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  ①  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去全面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②  ,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  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  ④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⑤  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所以,  ⑥  全面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1)  (2)  (3)  (4)  (5)  (6)

A. /     然而   因为    就    那么   如果

B. 最好  不过   虽然    /     因此   一旦

C. 尽量  但是    /      也    所以   只有

D. 一定  当然    即使   仍    而且    /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考生应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然后依据关联词的搭配和句间的关系进行排除。第一处是说“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如使用“最好”,则变成最理想的选择,这与文意有所偏差,故排除B项;第二处,前面说“利用……,去全面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后文又说“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两者之间存在转折关系;第三处不需要关联词语,前面说“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面说“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此处应使用“也”;第五处,“弄清……”这是结果,故应使用表因果的关联词“所以”;第六处,后面说“才能……”,从关联词搭配的角度来看,前面应使用“只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B. 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C. 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D. 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我看着你的背影消失在门后,你的背着书包的背影。在那个电光石火的一刻里,我就已经知道: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他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当年的好友早已风流云散。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表明作者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旁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钟鼎”“山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分别代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 “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流露出失望消极人生态度。

C. “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D. 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E. 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2.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沈,太原晋阳人也。沈少孤,养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寻迁尚书,出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连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惠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迭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俗化陵迟,不可不革。苹俗之要,实在敦学。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臭。”于是九郡之士,成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封博陵候。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救蜀,振荡边境。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及帝受,以佐命之勋,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目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封邑千八百户。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帝素服举哀,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B.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C.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D.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在我国古代指堂房亲属,从叔指堂房叔父,即父亲的堂弟,类似的称谓还有从伯、从兄、从子等。

B.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古代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庶人死称死。

C. 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所封的领地或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也可以世袭。

D. 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朝皇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沈恪守孝道。王沈年少丧父,由从叔司空王昶领养,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他用心奉养继母寡嫂,因行孝重义而为人称道。

B. 王沈富有文才。王沈曾与荀颉、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多次邀请王沈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并称他为文籍先生。

C. 王沈用兵有方。平蜀战役时,吴国人大举出兵,声称是援救蜀国,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防御有方,吴国人听说后就退兵了。

D. 王沈备受重用。王沈一生备受恩宠,屡任要职;晋武帝加封他为博陵郡公,被他坚决推辞,后进爵为县公,并把朝廷政务托付于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2)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枯等皆与沈谘谋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