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切个人拥有的财产, ① 是合法取得,...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切个人拥有的财产,是合法取得, ②  应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非法侵犯和剥夺。一切产权的变动、限制和剥夺, ③  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来完成。 ④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确需征收征用公民或法人的财产,应严格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支付公平合理的补偿,应当赋予公民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试题分析:①②之间是必要条件,用“只要就“,⑤后面是另外的情况,用“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0日,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了51.7﹪左右。

B. 一旦政府层面控制房价采取更加严厉的限购政策,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可暂时得到控制,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

C. 一个人,如果在自己这里择得太清,或者始终择不清,都会是人生的灾难。前者是活得太过自我,后者是活到放不过自我。

D. 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它既能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又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一些“读经”机构把不求甚解的念诵当作进入文言经典的不二法门,这从长远来看大大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效率。

③大学生进驻社区是新时期上山下乡的尝试,他们虽然经验不足,甚至毫无经验可言,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能差强人意

④不可否认的是,极少数学生在学习上态度很不端正,整天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老师和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

⑤由于这个班学生基础很差,为了让他们能够跟上进度,班主任经常对这些学生耳提面命,希望能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⑥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经历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李白认为蜀地易于固守,难于攻入,朝廷应该派遣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否则就会“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 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 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和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D. 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近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 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2.全诗两处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广宣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十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陈日烜不就征,选曾使其国,与礼部尚书柴椿偕行。日烜遣其叔遗爱,奉表从曾入献方物。帝封遗爱为安南国王,赐币帛,遣归。三十年正月,再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

皇庆元年,仁宗以曾前朝旧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诸老议之。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阳在宋末为边           鄙:边疆

B. 我辱君命也               是:判断词“是”

C. 累章乞致仕                 致仕:辞官退休

D. 杜门不通宾客               杜门:闭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C. 除,授予官职,与“除”意思相近的还有“拜”、“授”、“简”。《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简”即此意。

D. 《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司马迁《史记》,下至张廷玉《明史》。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曾重视教化、同情民生疾苦。在淮安任上,他兴办学校;百姓对官府在桑树、柘树尚未长成时征收蚕丝感到痛苦,他请求用布匹来交纳。

B. 梁曾擅长外交,据理力争。他两次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深得皇上信任,但却引发了阿里的质疑和别人的谗言陷害。

C. 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询问时坦然应对。

D. 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因自己服丧未满而不去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